63岁的David近年来每年都会带孙子回中国参加官方机构举办的寻根之旅活动。除了让孙子更了解自己的祖国,他也是为了了却自己的思乡之苦。30多年来,他一直在美国芝加哥的唐人街经营一家中餐馆,很少有机会回到中国。
David就像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新兴的超级力量:海外华人》的文章中提及的三代二代之前的华人创业者一样,他们通常文化程度不高,靠自己的辛勤开中餐厅、洗衣店等创业往往是为生存之举,但共同的特点是非常低调和务实。
2011年《华侨华人蓝皮书》发现,全球华商财富绝大部分仍然集中在东南亚和港台地区,但中国内地富豪的崛起和发达国家华人高科技企业的兴起,正在改变全球华商财富的地域和行业分布格局。
善于抓住商机
国务院侨办统计显示,目前全球约有4500万海外华侨华人。从上世纪80年代早中期,第一代中国内地留学生走出国门开始,经过了近三十年的时间,无论从人数上,还是从职业分布与职位层次上,华人都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与成就,其中不乏优秀的创业者。
这些受过最好教育的中国人创立企业的领域与方式,和早年的海外华商已有了质上的飞跃与区别,他们显然比当年的创业者更具有知识性,更有前瞻性,当然也不乏第一代创业者的特征,低调和务实。
参与《蓝皮书》华商部分写作的华侨大学经济学系饶志民教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在开办企业时,这些新一代创业者往往已经发明高质量的产品或新式服务,或者对自己将提供的传统产品与服务有确切的知识,并且有对市场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并且他们在扎入其商业体系业已相对完善与成熟的社会后,经过头几年的“文化冲击”后抓住了机会,找到、掌握了在当地创建商业的切入点与路径。
比如,朱家良(James Chu)1987年到美国时,一文不名,但他后来创立的品牌View Sonic是美国显示器最大的独立品牌,年销售超过10亿美元;孙大卫(David Sun)、杜纪川(John Tu)创立的Kingston公司的销售额超过16亿美元。
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网络新经济时代,从香港移民王嘉廉(Charles Wang)创办CA(Computer Association),到陈丕宏的宏道公司(Broad Vision),进而到杨致远创办雅虎(Yahoo.com)成为网络经济的标志,这一段段华裔在科技界的传奇故事就更为人所熟知。
总结成功经验的时候,王安电脑创办人王安曾说:“与其说在于天赋,不如说是通情达理。所谓通情,就是通晓美国国情和世界计算机行业的行情,达理则是明察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原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