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从容的业务拆分和处置
李嘉诚常用拆分上市与业务处置售卖两种方法筹资。我们留意到,其所做交易的时点颇有深意。在3G业务亏损的2002-2009年,“长和系”的拆分和售卖达9次之多,所得资金即使不算那些缺乏数据的交易也超过上千亿港元,为支撑持续亏损的3G业务立下了汗马功劳。
“长和系”旗下业务众多,李嘉诚的拆分和业务售卖有无规律可循呢?企业的业务拆分上市相较于业务处置较为柔和,大部分拆分上市后控股企业仍保留大股东地位,而业务处置一般意味着失去大股东地位。从产业上看,“长和系”拆分上市的产业大都是发展前景日趋黯淡者,而被其处置的业务未来的盈利空间比被拆分的业务狭窄,主要集中于受新兴3G通讯业务打压的传统电讯业务。从1997-2010年,和记黄埔七项核心业务的息税前盈余对集团盈利的历年Cye贡献比例和历年增长幅度的均值可见,港口和基建业务对集团贡献盈利最多,但增长也较慢。这两项业务是稳固现金流的源泉,李嘉诚在历史上很少对之进行拆分和售卖,唯一例外是2011年将和记港口信托拆分在新加坡上市。信托相较于一般上市公司在现金派息上更有优势,可将营运现金流用于派息,且控制权又牢牢掌握在和记黄埔手中。因此,港口信托对于集团企业汲取旗下企业资金优势明显。此外,由于上海港和宁波港等北方港口的兴起,和记港口信托下的深圳盐田港和香港港口业务的增长放缓,前景已看淡,李嘉诚此举也有剥离盈利前景黯淡业务、提升集团整体盈利能力的效果。
零售业与能源行业的息税前盈余增长幅度和前景也是七项业务最高的。对此种业务,李嘉诚应会长期持有,不会在近期分拆。2011上半年,坊间流传屈臣氏分拆上市,李嘉诚公开表示,不排除再分拆业务上市,但认为不会分拆零售业务,其原因或许正在于此。
房地产行业的盈利贡献和增长居于七项业务的中间水平,将其中已开发成熟、盈利概念已穷尽的项目拆分出去,既有利于获取融资,也有利于提升集团的整体盈利能力。当然,由于这些项目一般还会有稳固的现金流入,采取信托的方式比较适合充分利用这些物业的可观现金回报。长江实业三度分拆房产信托上市,证明了这一点。
电讯行业的盈利贡献和增幅最弱。传统电讯业务竞争日益激烈,被3G业务取代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李嘉诚自出售Orange以来,其传统电讯业务一直处于收缩状态,和记电讯一直独立上市,海外的传统电讯业务也在售卖。这种处置有助于筹措资金支持新兴的3G业务。
拆分和售卖是李嘉诚资本运作手法的重要一环,这种大规模的资产处置不同于单纯的股权融资,会对实体运营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有选择的拆分和售卖,逐渐淘汰盈利日渐萎缩的产业,李嘉诚很好地解决了企业集团多元化过程中常见的盈利水平下降问题;而拆分所获得的巨额资金又能够使之减少对债务融资的依赖,减轻了利息负担,增加了Cye资本投放的自由度。2002-2009年,面对3G业务的巨额亏损,和记黄埔的资产负债率一直稳定维系在60%以下。其历年财务报表显示,3G亏损重负就落在了拆分和售卖资产所产生的“出售投资及溢利” 上。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