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的忽悠让消费者备受伤害,心里拔凉拔凉的。当听到电商价格大战之后,广大网民就开始持续关注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商品价格的变化消息,很多人苦苦等待降价的好时机,以便尽快出手。然而价格战首日之后,消费者发现他们买过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降多少价,平均降幅不足5%,而电商之间的口水战却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在号称“血拼谁的价格更低”的比价战第二日,全网却有万余件商品悄然涨价,消费者成了电商“约架”赢品牌关注和网站流量的棋子。
然而,价格不是一个简单的信号,它会强烈地影响消费者的心理:一个计划用6000元买一台50英寸LED液晶电视的消费者,一旦市场给了他用5000元即可购买成功的信号,他就会降低预期价位,而这一预期的修正将非常的困难。许多消费者甚至宁可放弃购买也不愿将预算重新抬高到哪怕5500元。长久这样,不论是对消费者的科学购买还是对整个家电行业的发展的影响,都将是非常可怕的。
媒体
大范围推波助澜公信力受损
此番电商大战始于微博,同时又迅速蹿红于微博,其中85%的网民关注并参与了此事件。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电台、网站都深涉其中,虽然其中不缺客观分析报道,但也着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众多媒体的参与,使得电商大战异常火爆,但是诸多参战电商的虚假炒作,先提后降,随意变价、严重缺货等行为,也导致许多消费者对跟进炒作的媒体深感不满和怀疑其弱智,甚至认为其和电商有某种利益关联,使其公信力受到伤害。
此番电商大战对于现如今的微博平台来讲,关注可谓空前。无论大家对价格战的期待还是对价格战的“骗局”质疑,总之,微博平台着实火了一把。然而冷静之后,大家开始分析这场闹剧的始作俑者,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而后面大家也开始把矛头对准了媒体。网民开始明白,这原来是媒体和电商富有“默契”的一场闹剧,媒体充分利用自己的爆破力推波助澜。短期来看,确实提高了媒体流量和关注率,但从长期来看,随着网民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提升起来之后,相信无论媒体如何推波助澜,也不会泛起多大的波澜,换来的则是媒体自身形象被抹黑,公信力受损。
实体店
价格虚实难分辨销售更冷清
电商大战带来线上销售异常热闹,同时也导致线下卖场冷冷清清,门可罗雀。虽然国美、苏宁相继提出了线上线下统一价,但是卖场冷清的局面依然难以改观。即便现在电商大战已经偃旗息鼓,但是有了电商大战带来的产品超低价格虚虚实实的体验,很多消费者还是对家电卖场望而却步。
周末一向是家电卖场销售高峰期,大多家电卖场也都会在这两天格外推出一些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但是8月25日和26日,周末两天,记者走访北京市场看到,大中、国美、苏宁等多家卖场里消费者寥寥,异常冷清。8月25日周六上午11:40,记者来到苏宁北京看丹桥店,发现卖场内几乎看不到几个消费者前来购买。而在8月26日下午4:30,记者来到国美北京丰台路口店,虽然卖场广播里不断播放“国美线上线下一个价,消费者若发现不同价,立即调整”的宣传语,但是偌大的卖场内,竟然没有看到一个购买家电的消费者,记者一个人在里面闲逛,甚至有阴冷的感觉。
一家卖场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自从电商大战开展以来,每天来买家电的消费者没有几个人,虽然对卖场来说,在线上购买和线下一样,但是对我们销售人员来说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我们的奖金收入是同销售额挂钩的,没有了销量,我们的收入就会大幅下降,但是我们也没有办法。原来每天接待顾客,嗓子都会说到嘶哑,但是现在闲的实在无聊。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