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手机定义为快消品?
“以换代修,让苹果手机的服务政策看上去很美,不用维修可以直接更换一部手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消费者会发现,这种待遇也是中外有别。同时,一旦超出三包期,苹果手机用户寻找售后服务解决,要么维修成本比较高、要么没有维修价值,唯一手段只有重新换一部手机”,上述报料人士称,在苹果的商业体系中,如果将手机继续定义为快速消费品就可以让企业拥有更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尽管中国有望将取代美国成为苹果公司在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企业报》记者注意到,自担任苹果公司CEO以来,蒂姆·库克在2012年一年之内连续两次前往中国市场调研,不过,至今中国也没有被列入苹果各类新品的首发国家阵营之中。
在曾高飞看来,“苹果一方面希望从中国市场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另一方面苹果又没有将中国市场提升至美国、欧美市场同等的战略地位上。以去年上市的iPad mini为例,中国上市时间比美国晚了3个月,这种公开给中国消费者‘二等公民’企业待遇,就是企业内部一贯傲慢战略思维造成的”。
近年来,在中国作家集体诉讼苹果公司“侵权”事件中,苹果方面一面对侵权作家的要求采取拖拉、推诿态度,另一方面在承诺删除侵权图书后又悄然上架。与其在美国、欧盟等地所采取的严格规范知识产权保护态度形成鲜明反差,也体现出对中国市场的轻视。
“进入中国多年以来,苹果还是按照美国的运营模式和思维方式对待中国市场和消费者。不要说本土化变革,还在采取美国人那种固有的傲慢轻视态度对待中国消费者”,上述北京消费者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就连苹果公司的网站,完全就是美国版的中文翻译,手机坏了想找一下苹果的售后服务政策和内容,只有日文、英文等,连中文版的都没有。面对这么多的中国客户,苹果连服务政策内容都不想透露,实在令人气愤”。
洪仕斌认为,“一直以来,苹果公司进入中国完全依靠的就是产品驱动力,根本没有也不想学会如何与中国市场和消费者打交道。这种状况在中国市场的全球地位还没有崛起之前,还不会对苹果的发展造成冲击。随着中国开始替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市场,来自中国市场的反馈和消费者的意见,会直接主导苹果公司今后的业绩走势。如果苹果继续以二等公民的企业定位来对待中国消费者,结果只有一个,苹果将成为过去式”。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