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家点评→新闻
    


深度解析阿里巴巴的金融逻辑


cye.com.cn 时间:2013-5-3 9:48:43 来源:i黑马 作者:江南愤青 我来说两句

回到阿里小贷的规模角度来看,我自己提出过几点看法,虽然淘宝号称交易额1.2万亿,但是事实上这个规模下衍生的贷款机会是有限的,一方面是特定的贸易流通行业本身就是贷款需求不旺盛的行业,靠周转率来实现盈利的行业,大交易额背后其实是零散的,周期线的小额借贷,这个规模很难起来,另外一方面则来自于这个行业其实也存在较大的风险特征,而且同质化竞争之后大品牌效应越来越严重,个人为特征的小商家,获得免费流量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资源则日益往小部分大商家集中,最终的结果是小商家死亡率越来越高,现在的淘宝虽然还是c2c,但是事实上其实是已经小型B2C的概念了,而这种情况下,形成的金融特征是大的B,阿里金融给予的贷款可能就不能满足,而小的B,阿里金融的量化放贷的可能性则大大降低,风险评估的难度其实是上升的。

就从贷款角度来看,其实金融机构比拼的是一点,谁有更低的资金来源,因为只有更低的资金来源,才能解决风险业务过程中的容忍度,而显然阿里在这个层面上是没有竞争优势的,缺乏在有效的低资金来源的通道下,只能抬高资金收益,才能对抗风险,而事实上高收益的资金所带来的必然是高风险特征。这点上,虽然阿里号称有很好的风控模型,我认为可以在特定的规模内实现,但是必然无法维持这个规模特征的。大数据回到最后只是概率降低违约率而已,很难说实质降低违约率。

难点

而金融这个东西,是条不归路,一旦规模做大,在做收缩,难度是很大的,显然阿里金融自己也明白这点。否则不会做了五六年的阿里金融,到现在的余额也就只做到25亿左右的规模了。在淘宝就已经1.2万亿的市场里,你要发放超过几百亿的贷款余额理论上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事实上,阿里金融并没有做到,所以可能的结果只有两个,第一找不到那么多的客户要贷款,第二可能就是不敢给太多的客户放款。至于有人说,阿里可能没那么多的钱可以发放贷款。这个结论我直接屏蔽了,因为阿里不缺钱。回到最后,如果是第一个情况的话,那就说明阿里原有体系的实质性客户需求非常有限,如果是第二个问题的话,那么说明阿里的风控措施很严格,符合阿里风控的客户太少。所以,无论是哪个原因,阿里小贷的难题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从今年阿里的一些公关文章里,可以看出,阿里小贷,可能会日益在阿里的体系里被弱化,是否也可以验证这个难题的确很难呢?

至于今年媒体在说的阿里担保,目前主要反映在虚拟支付上,虚拟信用卡支付很有意思,我开始还不太能理解虚拟信用卡的意义,现在大概明白了,虚拟信用卡其实挺符合我年前给阿里出的建议的,我当时给阿里的建议是分享自身的风控模型给金融使用,但是必然会在前期金融机构不认同阿里的风控模型,那怎么办呢?自己先担保呗。阿里金融从自己的数据模型里面给银行提供客户数据,并给与授信额度,确保这些客户能在阿里的体系内进行赊销购物,而赊销的资金则由银行支付。本质其实是阿里为用户进行了信用卡额度担保,一旦用户信用卡到期之后无法归还款项,阿里来进行垫付。阿里的虚拟支付的收益来自于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分成,因此他的盈利模式其实是在信用卡收益分成和信用卡违约率之间进行比较。核心的核心其实还是阿里的风控模型能否确保信用卡的违约率呢?这点上其实是所有的担保的核心,担保某个意义上讲就是在担保收益和担保风控之间踩钢丝的行为。有兴趣的可以看下我之前写的《也谈担保》。

而从虚拟支付的业务类型而言,虚拟支付无论从业态还是从风控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都是比阿里小贷更有意义,在阿里的体系里,有特定支付用途和结算的金融工具,比本身给予资金其实是更实际的金融产品,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违约率也会随着期限的缩短和用途的约定,都会大大的降低,因此,我对阿里的虚拟支付业务,还是持正面态度,至少比阿里小贷要更为靠谱。最终确切的结果,我们现在很难预料,但是从信用卡相关的发展逻辑来看,我个人感觉虚拟支付在阿里体系内的境地可能也会比较尴尬。

纯粹的信用卡其实是走的大数法则的路径,在一定的基础性条件之后,然后不断的做到足够多的量,然后用概率进行分摊和控制,招行做到了2000万张之后,才开始进行盈利,相比之下,阿里的虚拟支付由于前期基础性的数据还是有的,违约率上应该更好控制点,但是难题还是在符合阿里风控模型之后,还能获得满足的客户到底有多少?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阿里的支付已经支持了银行的信用卡支付,大量的客户其实已经是可以进行虚拟支付了,而没信用卡的客户才可能会选择虚拟支付,但是这个部分的群体符合阿里的风控模型的人会有多少?而这部分客户群体到最后是否也会被信用卡给替代?毕竟信用卡的使用范围要远大于阿里的体系内使用的虚拟支付Cye.com.cn。当然,需求会存在,只是当需求量一直无法快速做大的情况下,跟风险的比例关系就很难得到对应,那么阿里的虚拟支付就注定无法盈利,即使盈利了,也可能最终只会沦落为阿里原有体系内的附属品存在。很难有独立的价值。

当然也有人说,可以通过两个方式来加大这个虚拟支付的功能,第一个是不向银行获得资金,自己垫付资金来获得相对更高的收益。对于这个提法,我基本上就否定了,因为阿里的自有资金的成本肯定是高于银行资金的成本的,用自有资金操作基本上是必亏的格局。第二个是通过技术手段屏蔽银行信用卡的支付结算,对于这个论断,个人论断应该是说寻求一个平衡点吧,阿里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停掉信用卡的支付功能,对于用户而言,是否能接受这种方式,反过来对原有体系伤害会否足够大?很难说吧,看管理层的运营能力。

至于虚拟支付到底会否对银行产生冲击的观点,我认为虚拟支付对银行的冲击其实是要高于小贷对银行的冲击的,尤其在银行的信用卡大战的过程中,阿里的虚拟支付必然还是有所冲击的,但是冲击的力度有多大,取决于阿里的虚拟支付到底有多少的量,这个是第一,第二个就是阿里的虚拟支付的最终资金来自于哪里?如果还是来自于银行,阿里承担了风险,收益又跟银行分成,本质上是拿自己的风险换取了这个份额,这个冲击到最后即使量做的再大,最后也应该确切的说是银行的收益可能更高,银行在这里面赚取的其实是无风险的资金差的收益。阿里可能更为被动吧,当然阿里成为银行后或许可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阿里的以上两个金融产品中,我自己个人的感觉其实都不会成为阿里金融的核心点,因为随着对金融的了解的日益深入,阿里应该会逐步明白金融的风险属性,而对抗金融风险属性最佳的办法其实是增加自身的流动性,最好的流动性是什么呢?其实,就国内而言,就是拿到银行牌照,进行吸储,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不断流转的资金池,来对抗各种流动性风险。除此之外,风控措施在严格的公司,缺乏流动性的支持,也很难会有大的发展。而且最终的格局不会太好。这个已经是很委婉的说法了。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