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提高生产率方面的能力
成功提高生产率必须改变业务的运营方式。关键在于针对以下三个问题发展适当的能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必须确保升级相关技术,使整条供应链的运营效率最大化,并通过恰当的激励提高员工积极性。
改善投资回报:
过度投资是普遍的经济现象。对于那些过去依靠低利率信贷和现成外商投资的企业,如今在投资时应该更具针对性,因为过去的那些融资优势正在逐渐衰退。
保证质量和安全性:
随着中国消费者变得更加富有,他们对于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将上升到国际水平。成本固然重要,但是企业应该认识到当市场成熟时,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值也会上升。
中国企业的运营实践
基于安永在全球和CYE中国的咨询服务经验,全面定义了30项核心业务和运营实践,进而将其划分为六个主要竞争领域,涵盖从流程改进到技术支持的整体战略领域。简而言之,这些运营实践是企业改善运营效率和提高生产率的关键杠杆。
按企业所有制分布进行比较
本土企业依旧落后,但差距正在缩小。
外资企业在运营实践方面的表现仍然胜过国内同行,但差距并不十分明显。事实上超过1/4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认为,其在整体运营效率方面至少与外资企业的平均水平持平,甚至更优。

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我们认为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在过去10年中,国内企业不断赶超,在某种程度上缩小了运营实践水平在不同企业间的差距,并实现 趋同。许多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已经发展到有能力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哪怕像轻工业这样的出口导向型行业,也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受益匪 浅。随着管理人员和员工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流动,知识的转移变得简单而普遍。
按行业分布进行比较
从运营实践的角度出发,表现最好的是高端行业,例如金融服务业和电信业。另外还包括高竞争性行业,如工业品制造商他们就不得不尽最大努力提高运营效率。
平均而言国有企业主导的行业在运营实践方面的表现较为逊色。这些行业包括原材料和公共事业,而消费者服务行业的总体表现更逊一筹。因此对于整体经济而言,在上述行业中以提高生产率为目标进行运营改进将会受益良多。
各行业内部的运营绩效也千差万别,这意味着落后企业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其中在消费品行业和医疗保健行业中,排名前10%和倒数10% 的企业在运营绩效上的差距最大,这也可能从另一方面反映出近期在上述行业频繁涌现新公司的原因。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