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报告继十五大提出,十六大、十七大重申后再次重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今天的中国,正扎实行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是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本报将从今天起开设“行进中国·创新故事”栏目,我们将深入创新创业热土,走进创新创业者内心,为读者讲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伟大进程中,那些或大气恢弘、或细小温暖的精彩故事。
科技日报上海12月14日电 (记者 刘晓莹)“我从大三开始创业,很喜欢创业这件事,可以帮助很多人、影响很多人。”Teambition的CEO齐俊元说。
在实验室里度过初中和高中时光的齐俊元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希望做出像发现染色体、找到治疗癌症新方法之类的科研成果。“然后得诺贝尔奖,让别人能够记住我。”
上高中的时候,齐俊元参加过中科院细胞所的一个课题研究“如何鉴定鹦鹉科鸟类的性别”。“当时上海野生动物园养了几只昂贵又稀缺的金刚鹦鹉,就像《里约大冒险》里出现的个头很大的鹦鹉,但是几年下来一直没有繁育出小鹦鹉。动物园希望帮忙配对,可鹦鹉是单性态鸟,从外观上没有任何办法分辨它们的性别,除非通过复杂的检验来实现。”齐俊元说,“我带领的课题组的任务,就是找到不让鹦鹉痛苦、又不耗时过长的性别鉴定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他们成功找到了通过采集少量样本就能完成鉴定的办法,把原本耗时长、样本量大的过程变得轻松又简单。
后来,齐俊元和他的小伙伴还带着得出的成果方法去新加坡参加一个科研比赛,那个时候的他自信满满:“我们这个成果在国内得了很多奖,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方法既快又简单,还能有效解决问题。”然而,到了新加坡之后,有个教授拿出一个自己做的小离心盒,拔一根羽毛切碎放在离心机里转,半个小时结果就出来了。
原来国外的教授依靠先进的设备,已经可以实现更简单、省力和省时的方法,这给齐俊元特别大的震撼。“从那时我开始意识到,国内的科研环境支撑不了我得诺贝尔奖的梦想。”高中还没毕业的齐俊元当时就有了这个想法。那个时候的他还在一本介绍美国施乐公司的书中读到:原来鼠标、个人电脑、图形交互界面和普通纸复印机等等很多发明最早都是出自施乐自己的实验室,在那里科研人员可以不用交论文、不用考虑其他事情,只要纯粹地做发明研究,公司会提供一切资源和设备。
“我当时想,如果能成立一家这样的公司,支持自己的实验室,把本来属于未来的科技和理念拿到现在来实现,让每个人都摸得到、用得着,应该比在实验室里做科研更有意义。于是我决定,要成立一家像施乐一样能给社会带来改变的公司。”
这个故事并没有停留在一个高中生的梦想里——在上海交通大学读大三的齐俊元和合伙人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后来,他还拿到了250万元的天使投资。这期间,他经历过失败,又重新开始新的项目,他还经历过在半年的时间里一个人写了22万行代码,却没有觉得枯燥,反而觉得“很有趣”;再后来,项目协作工具Teambition问世,齐俊元带领他的团队帮助更多的中小创业团队、研发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或学生团体等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现在,这个平台上已有数十万个项目,并获得戈壁创投数百万元的A轮融资和新一轮美元融资。而今,每周最少工作一百个小时的齐俊元还在继续着自己的创业梦……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