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十年,世界各地研究型大学都十分注重鼓励大学生创业,较早的有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瑞典隆德大学等。究其原因,这跟科学技术与市场化距离大大缩短密切相关。
过去从科学研究到技术开发再到市场化这条链子蛮长,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以后,这条链子越来越短,企业发展增长模式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从过去那种把人集在一起一个平台上去做分工协作的工厂制度,变成一种跨地域无边界的集成,这中间大学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大学开展学生创业教育,早期是开展创业竞赛,比如麻省理工,有个竞赛一开始给予5000美元的奖励,后来变成50000美元,再后来增加到500000美元。而近几年研究型大学已经越来越普遍地建立起创业孵化器,打破围墙,请校园外做管理、风险投资的专家到校园里来,跟学生的创业理念进行结合,一起创业。有很多通过这样方式成功的企业在很短时间内就成长为世界级的企业。
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本身是一个很好的科技平台,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最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原先大学的功能集中在科学技术的研究,现在则越来越多地转变为对社会产生直接的效益,然后又从产生的社会效益中回馈大学,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像哈佛、斯坦福、剑桥等都建立起了这样的一个循环。
创业培养的过程,不只是培养学生为了赚钱,而是将创业与科技整合,改变世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提升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型大学的学生创业,更多是基于创新来开展的,相比其他人员创业更具有持续性和影响力,而且更具理性,能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创新创业有时真是一种心态。创业的心态跟真正创业是有区别的,研究型大学的所有学生都应有创业心态,也就是说要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即使做基础研究的人员也得要有这种心态,并且不仅仅个人敢为天下先,而且也要带动起一个团队敢为天下先,这就涉及到领导力的培养。当今社会,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变得越来越重要,像浙江大学这样一所全国领先的大学,创业精神和领导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即便搞研究也同样要有创业的精神和领导力,能带领一个团队去打破原有的框框展开创新工作。
创业心态的教育和传递非常重要,做得好,创业心态就会像基因一样植入到年轻人的心态里面去。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但真正决定命运的是性格中的态度。这种创业的精神会从根本上改变人对社会、对世界的态度,变成积极而具建设性,从为了谋生,而转变为为了实现理想和挑战人生,这对个人和社会都非常重要。
现在的创业不是用钱去整合技术整合资源,而是用技术创新、创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来吸引钱,吸引管理者一起来创业,这是钱来服从创业的时代。创业有时也并不需要有多少经验,因为经验是对过去事情的经历,并产生一种经验,而创新创业做的是全新的事情,本没有过去,所以经验也无从谈起。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