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同一家TOP10企业,人家之所以涉足养老地产,是因为有全产品系的产品战略,是因为有几十万业主,而且品牌忠诚度高,业主愿意给父母买房。所以企业在社区内配套了一定比例的老年住宅,使子女与父母住宅同一个社区里,彼此可以相互照应。有些企业显然缺乏这种战略设计,也缺乏必要的资源和能力支持。把养老社区独立地建在配套设施不足的郊区,有多少子女舍得,有多少父母会留下离别、孤独的泪水?这是养老吗?这或许又是有些企业盲目学习标杆企业的误区。
因此,养老地产投资商必须回答几个问题:
一、投资养老地产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是否抱持有长线投资理念,短中期内如果不赚钱还会继续坚持投资吗?
二、我国福利社会制度建立和养老制度设计是不是一个长期过程,企业甘心充当“民营加油站”的角色吗?
三、几千年来的传统养老模式能在五年、十年改变吗,为什么我国“空巢”老人很多?
四、养老地产模式设计真的无懈可击吗,应然能代替实然吗?
五、如果以养老地产之名,行住宅销售之实,这种绕开“招拍挂”的曲线是不是不能满足规模和持续性增长要求,是不是有政府资源关系风险,是不是有一旦销售不畅而引致企业“心肌梗塞”的风险?
六、最终,是服务商对投资负责,还是投资商自己埋单?
不要喊口号,也不要划大饼,请投资商告诉自己,自己对我国养老产业的评估、未来远景的规划以及实现目标的策略是什么。房地产开发商的处境的确比较困难,而且今后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必须要尽快寻求战略转型。但转型不意味着都往养老、旅游、商业地产领域挤,否则就可能造成撞车,甚至出现结构性市场泡沫。
说这些,本人绝不是反对养老地产,目的是通过抛出这些常识问题启发大家深入思考,不至于犯常识性错误。对于养老,本人也已做出前瞻性的适当安排,而且曾多次在公司内部会议上提醒员工:与其在网上与陌生网友聊天,为什么不拿起电话与父母聊天?扪心自问,自己做到了吗?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