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一游”的疲倦
相对于博客、微博而言,“切客”是一个新生事物,据国内领先的社会化商业资讯提供商CIC数据显示,美国“四方网”用户2010年12月超500万。但国内多数“切客”网的用户基数还很低,仍处于起步阶段。襁褓中的婴儿总是惹人爱怜与呵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是否能够跳出网友喜新厌旧的规律?
一些资深“切客”网友已经开始感到疲惫。网友“小图兔”对《IT时报》记者说,“如果每天打开网络全是‘签到’,那不是垃圾信息吗?如果‘签到’上瘾,到最后就不是你玩它,而是它在玩你了。那样的‘签到’到底有什么意义,只是证明到此一游?”
由于一个人每天去的地方毕竟有限,一些“签到”族为了积分、徽章等奖励,开始玩起了“穿越”。所谓“穿越”,就是同一时间在不同的地方“签到”,仿佛拥有“任意门”一般,其实哪儿也没有去。因为除了手机自动定位,大部分网民都是通过手动发微博,“穿越”在技术层面上完全可行。“如果大家都玩‘穿越’,就违背了‘切客’游戏的初衷。”网友“小图兔”说。
除了“穿越”,“切客”的隐私性问题也令不少玩家头痛不已。网友小宋说,“我每天回家都签到一次,如果某天忘了签到,别人就会以为我在外面过夜,更头疼的是,一些不熟悉的网友得知我的行动路线,还到相关地点来‘认识认识’我,把我吓了一跳。”
身为科技记者,申申对“切客”也有自己的认识。他告诉《IT时报》记者,目前“切客”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一些中国用户不喜欢让自己的行踪暴露到网上,“尤其不想让领导知道”。所以很多“切客”网站都在转型,或者与SNS结合的更紧密,或加入团购元素。申申认为只有线下的商家认可“切客”价值,“切客”网站才会更好。
对话
街旁网CEO刘大卫:我们在为自己的年代服务
IT时报:你认为“切客”相对于传统的网络社交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刘大卫:最大的特点是交互方式的改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切客”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为人们提供一种移动社交,可以改变网友的社交习惯。“切客”将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融为一体,这也是和纯粹的线上交流不同的。
IT时报:你认为“切客”如何应对泄露玩家隐私的问题?
刘大卫:“切客”泄露隐私的问题确实存在,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最大的机会”。因为一切都从零开始,我们会帮助网友重新建立自己的“切客”圈子。这样的圈子是小众化的,是所有爱好“切客”的朋友聚在一起,大家可以充分交流和沟通。
IT时报:有些网友为了积分和徽章等奖励,采用“穿越”等方式签到,这是否违背了“切客”的初衷?
刘大卫:确实存在这样的网友,有些人是为了徽章、优惠券等等,有些人纯粹图个好玩。就像在微博上,也会有人发一些毫无意义的话。其实,这样做的话,会影响他在“切客”中的好友关系,会遭到他人的排斥和反对。
IT时报:2010年以来,提供“切客”服务的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街旁”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刘大卫:我们的团队很年轻,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我们在为自己的年代服务。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注意保持独立性,同时和大公司、大的门户网站合作。比方说,我们和新浪微博、开心网都能同步。中国很大,一款产品不可能只有一家公司做,竞争在所难免的。我们会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培养自己的用户。最好的成长方式不是靠资金的投入,而是口碑。服务这块很重要。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