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说自己是中国最老的创业者之一,48岁的时候出来创业。
先做教授,再去3个伟大的企业,然后再创业,他觉得这样的程序有问题。他希望青年人倒过来走,先创业,再创3个伟大的企业,退休以后当教授。
因此,他在2009年9月创办了创新工场及“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全方位孵化”的崭新创业服务模式,并于近日成为首家由中关村管委会认定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孵化器”。
他的创业是否成功?这种模式是否值得借鉴?或许,那些正在孵育中的“鸡蛋”和那些破壳而出的“小鸡”们是最好的诠释。
人人都是“补链工程师”
在创新工场位于第三极大厦的办公场地内,有块写着“HTTP404”的木板。确切地说,这是两年前创新工场在清华科技园办公时的门板。
“创立伊始,每天早上8点半都会有大批创业者堵在办公室门口,要求向李开复介绍自己的创业方案,希望获得我们的投资。”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王肇辉笑言,有一次,一个不冷静的创业者因为没有获得投资,竟然把他们办公室的门砸掉了。于是,这个主要针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投资的团队,就用互联网语言中表示网页出错的符号,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这是一个插曲,却展示出创新工场在众多创业者眼中的分量。“我们现在办公的中关村第三极大厦2000平方米的孵化面积已远远不够,实在塞不下了。”创新工场合伙人、首席运营官陶宁说,这几天就有5个团队因为没有地方进不来。而那些已经毕业的企业,也因为后续一些培训、招聘、技术、市场工作需要创新工场帮助,希望就近找到新的落脚点。
这些创业者,究竟想在创新工场里得到什么?按照创新工场网站的官方解释:“创新工场通过针对早期创业者需求的资金、商业、技术、市场、人力、法律、培训等提供一揽子服务, 帮助早期阶段的创业公司顺利启动和快速成长。同时帮助创业者开创出一批最有市场价值和商业潜力的产品。创新工场的投资方向将立足信息产业最热门领域:移动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电子商务和云计算。”
“企业和项目缺什么,我们就帮助他们补什么。”陶宁说,在创新工场的服务团队中,人人都是“补链工程师”。
相比传统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创新工场更关注于产业链的完善与精度。从招聘工程师、创业合作伙伴开始,打造多个精英团队,在李开复的带领下,开创出最有市场价值和商业潜力的项目,分团队对不同项目进行研发和市场运营,期间提供丰富的后援,包括法律、财务、人力资源等服务;也提供共享的软件平台和模块,以及搜索引擎优化等服务;最重要的是,利用最好的工程师等一揽子服务,直至项目成熟,剥离母体成为独立子公司,最后上市或被收购。
以招募人才为例。为了帮助企业补人才链,李开复以身作则,要求创新工场的每个员工除本职工作外都要兼职招聘经理,把自己的朋友圈、同学圈、熟人圈“挖地三尺”。尤其每年10月、11月,更需要完成“定额”指标。陶宁说,那时候,自己每天都要负责劝导10-12个人来创业团队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除李开复这位“标杆导师”外,管理团队中,创新工场创始人、管理合伙人汪华曾供职于谷歌中国商务发展总部,负责管理投资的同时,创建了谷歌中国的优质广告网络;首席运行官、合伙人陶宁曾在Microsoft、IBM、Google等公司的中国和美国总部工作,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界的用户、产品、市场和管理有丰富的经验;创新工场创始人、新闻发言人王肇辉有9年新闻相关工作经验,曾创办中国大学生国际讲坛并任秘书长,亲自邀请各界杰出人士与中国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与各界人士有着广泛而友善的交往;创新工场创始人、产品总监王晔曾创立上海复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担任首席技术官,后出任谷歌中国产品经理、大中华区总裁特别助理,对产品战略与整合、公司架构优化、企业对外关系事务等多个方面颇有心得……
创新工场需要对早期创业、产品、技术都有深度理解的团队,而这40余位“补链工程师”都具有资深的行业背景与丰富的经验,充分保证了“补链”的成功率。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