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已经上市的网络媒体大体可分五类:搜索引擎类、门户类、网络视频类、新闻类和金融信息服务类。本文重点剖析其盈利模式,并跟踪其最新发展态势。以期对业界有所启迪。
中国已上市网络媒体总体状况
中国已经上市的网络媒体从上市时间看,大致上有三波浪潮:1999—2000年,以中华网和三大门户(新浪、网易、搜狐)为代表;2004—2006年,以金融界、百度、腾讯为代表;2009年至今,以视频网站、金融信息服务类网络企业以及凤凰新传媒为代表。
从上市场所看,主要集中于NASDAQ和纽约证券交易所,少量来自香港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互联网企业之所以热衷于海外上市,起码有几个原因:一是海外资本市场体系比较健全,融资高效便捷,相比国内交易所审批手续要简化得多;二是海外对科技类企业入市的门槛相对较低,不需要达到国内交易所硬性要求的某些条件,比如连续两年赢利,净利润累积不低于1000万元(这对于很多网络企业,特别是短期亏损的网络视频行业而言难度很大)。它能适应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公司的上市要求,特别为高风险、高成长性企业提供了进入资本市场的便利。
从发展规模看,市值最大的是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公司(市值374.7亿美元,2011-9-13),利润率最高(超过40%),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第一股”“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收入和利润最高的是腾讯,其市值高达2864亿港元(2011-9-13),可与百度比肩。2011年上半年,其收入和利润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分别达到130.77亿元和52亿多元。
从市场份额看,上市网络媒体基本在业内处于龙头地位。百度在中文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处于压倒性的垄断地位(见表二);四大门户在国内互联网市场的巨大影响力自不必说,单以IM即时通讯为例,腾讯的市场份额就超过七成;优酷、土豆和KU6一直是国内视频网站的领跑者;大智慧(601519,股吧)在国内金融信息服务领域的佼佼者,和国内尚未上市的万得旗鼓相当;凤凰网尽管成立时间不长,其流量排名在同行中一直处于领军地位。因此,剖析已上市网络媒体的收入结构,基本可以研判中国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
中国上市网络媒体盈利模式分析
(一)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
百度的盈利模式主要是竞价排名(也称在线推广服务,Pay for Performance),占其收入90%以上。百度作为国内搜索第一巨头,谷歌已无法在中国大陆地区与之匹敌。尽管饱受诟病,百度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从未动摇,其市场盈利和股价持续保持增长。业界戏称:“传统媒体是给门户网站打工的,而门户是给搜索引擎打工的”。可以说,百度牢牢控制了网络的入口,占据了产业链的上游。
凭借巨大资金优势,百度近几年大幅扩张,它插手内容版权,涉足电子商务,挺进网络视频,在网络应用的几乎每个领域全面开花,已经不是一家纯粹意义的搜索引擎公司。它的触角广泛延伸到网络游戏、即时通讯、支付业务、电子商务、网络视频(奇艺网)、输入法、移动互联网等各个领域。
(二)以腾讯、网易、搜狐、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
如今,门户网站朝着规模化、分众化、视频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它们在新闻、视频、博客、播客、社区、搜索引擎、IM、邮箱、增值业务等领域全面开花,展开全方位的角逐。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四大门户网站都将盈利模式确定在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之上,短信等无线增值业务的比重逐年下降。
在四大门户中,腾讯算是后起之秀,而如今则成为执牛耳者。它仅用三年时间就从即时通讯网站成功转型为“全能”型的门户。凭借近7亿人的活跃QQ用户量,腾讯在网络应用的各个领域都迅速超越竞争对手。它的全球排名和中国排名稳定超越新浪、网易和搜狐。
腾讯收入主要来自在线游戏、移动增值业务收入和广告。2011年上半年,腾讯来自网络游戏和网络社区的收入占比达到82%,移动和电信增值业务收入占到12%,广告收入仅占6%。搜狐的主要收入也是广告和网游(2009年4月搜狐旗下的搜狐畅游已经分拆,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分别占到46%和38%。值得一提的是,其搜索业务快速上升(一季度增幅达183%),与移动增值业务收入持平,均占到8%。网易近九成的收入来自网游,仅9%的收入来自广告。新浪75%的收入来自广告,19%的收入来自移动增值业务。
腾讯的成功与其社区化的商业模式不无关系。摩根士丹利在分析报告中指出:商业模式并非生来平等,以社区为中心的模式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在凝聚受众方面天生占有优势,腾讯就是典型代表;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处于金字塔的底端,以网易为代表;以平台为中心的模式处于二者之间,如新浪和搜狐。
(三)以优酷、土豆、酷6、乐视网(300104,股吧)为代表的视频网站
据CNNIC统计,截止2010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受众达2.84亿,其中超过4000万人为网络视频独占群体。尽管人气很旺,视频网站却一直被业界称为“烧钱机器”,多数面临亏损。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宽带费用和版权成本消耗巨大,成本过高,其中逐年递增的版权成本约占总成本20%;二是盈利模式过于单一,过度依赖在线广告(2010年前三季度,优酷和土豆的收入分别有94.9%和94.1%来自广告);三是市场上诸侯纷争,竞争趋于白热化。国内目前至少有五大类视频网站在分食蛋糕:①广电系的央视网、BBTV、凤凰新媒体;②视频分享类的优酷、土豆、酷6;③门户类的视频网站,如百度的奇艺视频、搜狐视频、新浪视频、网易视频、腾讯视频;④平台类网站(类似于网络电视台),如PPSTREAM、乐视网、激动网;⑤技术类网络公司:如PPLIVE、迅雷。 尽管此前都有多轮融资,在网络视频领域排行前两位的优酷和土豆,2010年还是分别亏损2亿元和3.47亿元。酷6在2009年底借壳华友世纪登陆NASDAQ,2010年亏损仍高达5151万美元。受困于版权费的节节攀升,视频网站纷纷向收费业务看齐,通过自制节目、贴片广告来“开源”。
2010年8月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乐视网,在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让人们对视频网站盈利模式充满乐观。乐视网自称“中国第一影视剧视频网站”,通过“收费+免费”商业模式实现连续盈利。尽管广告仍是其收入主渠道,收费活跃用户已超过40万。2011年上半年收入达2.23亿元,利润达5840万元,已逼近2010年7010万元利润水平。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