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宝:5亿收入背后
现在的商业市场,每一个企业都精心计划着要走高端路线,结果却步履维艰,反而那些蜗居在集贸市场上的小商小贩有着出人意料的高收入,这就是草根的魅力。手机网购者中,有一群草根阶层:务工人员,他们为一家企业贡献了5亿的营收,这家企业的名称也不够响亮,叫买卖宝。电商在2012年闹得不可开交,烧钱、骂战、价格仗打的不亦乐乎。倒是这个一直偏安一隅的小企业,从2006年起,一路利用移动端的潜力,挖掘到令人艳羡的财富。
在巨大的草根基数下,买卖宝要获得收益,门槛就是派送难、用户教育难以及售后难。用户教育用广告,买卖宝深入到乡村镇上发布了不少刷墙广告;派送就用EMS;售后采用电话逐一盯人跟进。由此,买卖宝的业务算是正常开展,并逐渐开始走上正轨。
草根的生意不好做。京东苏宁能让白领用户比价,买卖宝却不用这样的“高端手段”,对草根阶层来说,“便宜”,“方便”,“质量不错”才是关键词。做这样的生意,对于CEO清华高材生张小玮来说有点格格不入,但营收又证明了这个生意与他个人价值的匹配。买卖宝看起来是个矛盾体,但是偏偏也是剑走偏锋,不与线上电商比融资烧钱,小生意赚大钱,也足够不少烧钱烧得头皮发麻的电商眼红了。
买卖宝不是独一无二的,但这样的经营思路却是简单而精炼的。不管市场上有多少移动电商的产品在风生水起地折腾着,依旧不如买卖宝这样用最实际的手段和方法攻占用户的钱包来得猛烈。这个生意好比一锅老鸭汤,细火慢炖才会变得有滋有味,而前期的蛰伏才是一般企业难以忍受的。也许对于传统电商来说,这样缓慢的进度是一种煎熬,但比起大量的融资烧钱,或者用各种促销手段来抢夺用户,买卖宝更为单纯。贴牌的自主品牌产品也能给企业创造更大的毛利润,运营中投入最大的是人工,维系高度的用户黏性也全在于此了。
买卖宝所在的行业竞争对手并不多,例如爱购网以及移淘商城都属于这一经营领域的企业,同样也有着不错的收益。往往越是不容易被挖掘的领域,越是有企业能经营得风生水起。因此,买卖宝用百万下载量,就撬动了5亿年收入。
第四类:过眼烟花
回想下你手机里曾经安装过的APP,有多许久没有点开或者早就删除了?就像烟火,一瞬间就消失冷却了。这样的APP商业模式和下载量都不可持续,比起那些从未赢得过用户亲睐的APP,得到后又失去更叫人伤感。
你画我猜:你现在在哪里
2012年上半年有一个很火爆的游戏。游戏画面简单,却在一周之内迅速风靡各大应用平台。不少上班族津津有味地在猜测手中那个慢慢出现的图案到底指示着哪一个答案。但不到一个月后,就被人遗忘在了某个角落。这个烟花般的产品就是你画我猜。2012年3月,它被zynga以1.8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不到半年,zynga财报成绩下滑,这个悲剧中,就有你画我猜的“贡献”。
如果没有辉煌过,你画我猜不算是悲剧。然而它曾在10天时间中下载量达到120万次。一个月内下载量突破1200万次,免费与收费版均跃居榜首。5周时间,下载量升至2000万次,拥有1200万活跃用户,1小时最多在线人数450万,每天收入达25万美元。这个活跃度也使得你画我猜变成了2012年上半年最赚钱的APP,没有之一。
玩家都是喜新厌旧的,这一个模式,一个场景,能够维持一个月已经是实属不易,若不是社交性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你画我猜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维持三分钟热度的游戏。用户不光是喜新厌旧,还喜欢各种挑战。如果没有了朋友,没有了竞争,这个游戏就逐渐失去了意义。所以,你画我猜的简单模式注定了它必定会让用户感官疲劳,但不知道是zynga太过自信还是对这款产品太过放心,居然没有随之做任何的改进。对于移动产品来说,停滞就是死亡。
有意思的是,基于社交类的软件往往会让用户心存不舍,但你画我猜似乎是所有的社交好友同时离开,谁也没有觉得有丝毫不舍。也许从心理学来说,对于一款游戏,用户的尝鲜时长是一定的吧。
第五类:悲情苦撑
对于中小开发者来说,希望产品如2011年全盛时代那样,以高用户量获得风投已经不可能了。现在的风投要求产品必须有高用户量的同时,还要有合理的盈利模式,而对于现阶段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来说实在是难了些。那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APP不得不与许多同质性的产品生死肉搏。开发者手中总是握着不止一张牌,这一张死去,另一个站起。这就是中小型APP开发者的生存实景。
这些团队APP产品多则数十万,少则千百的下载量,仍在坚持。比如乐投。乐投是做旅游项目的,在他们的APP仙踪上,有专门用来记录旅途的功能。这款产品依然在积累用户的阶段,盈利则依靠互联网产品进行广告植入和OTA,纵使O2O成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依然无法解决旅游类产品的盈利问题。在模式不明晰的时候,乐投依然计划吸引更多用户作为潜在资本,还想挖掘更多的创新方向。乐投打算突破本地化服务,并对智能和个性化推荐的信息处理技术也有所打算。
市场上还有部分“有下载无用户”的中小APP,以美女或图片作为噱头,引得不少用户下载。这类擦边球APP有着不错的下载量,依靠这样的软件下载量,在广告联盟接收广告后,收益也不算太差。只是这类软件往往有着很差的用户体验及用户活跃度,大多数用户在下载后再次打开的次数极少,但软件自带的通知和广告程序依然会运行,同时获取用户数据。对于这类APP开发者来说,物质得不到保障是他们追求产品高度的客观障碍。
对于国内许多中小开发者而言,流量决定收益,有时他们会不择手段地争夺用户流量。在个别产品无法取得有利的地位时,许多小开发团队剑走偏锋,抱团取暖来维持温饱的。这一类产品多为小游戏甚至是山寨版游戏。这类开发者不屑于通过降低用户体验来换取流量,但也难以突破自我,他们往往会采取发布多款软件的方式来以团队的形式获得广告收入。而他们的产品也多数是平时在PC端的小游戏或者其他热门产品的翻版。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