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报道见长
“我们主要是兴趣驱动,要是放在现在,估计没什么机会了。”面对这一拨科技博客投资热潮,黄龙中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禁不住感叹。
彼时,国内科技博客界仍以少数爱好者的业余兴趣为主。黄龙中等人从电子消费品领域入手,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撰写博客,为爱范儿建立起一种和传统媒体报道风格迥异的独特“范儿”。
2009年,爱范儿陆续接到诺基亚等硬件厂商召开新品发布会的媒体邀请,这让从未真正涉足过传媒行业的爱范儿团队颇感意外,也开始动心组建专业团队,投入商业化运作。此后,爱范儿开始吸收外部作者为网站供稿,报道内容从以硬件为主逐渐延伸到对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均有所涉及,报道形式也从最初的评论分析演变为包括现场快速报道、深度讨论、高端访谈等多种形式,同时,诸如爱创会、爱范会等线下活动也开始逐一落地。
2011年,爱范儿被《新周刊》杂志评为“年度小众网站”,并称其为是“中国最注重内容的科技网站”,在黄龙中看来,新媒体之新,不在于内容,也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信息传播渠道的变化。
他特别向南都记者强调,爱范儿是第一个进入微信媒体平台的科技媒体,每天发布1-2条精华的文章。这样的频率不仅不会对读者形成打扰,反而得到不错的反馈。同时,爱范儿在2012年末又推出了独立app。在黄龙中看来,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多种多样,在无法预知目标读者究竟会选择何种方式的情况下,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在每一种方式上都占好位置。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与爱范儿的目标读者定位相对宽泛不无关系。
广告模式未必不通
与36氪专注于互联网创业不同,爱范儿所报道的内容虽相对较为宽泛,但仍以起家时的“看家本领”硬件类报道见长,在硬件厂商那里已积攒起不错的口碑。因此,在爱范儿的收入来源上,硬件厂商对其线下活动的赞助占了相当比例。此外,爱范儿还专门设有一个名为爱范会的线下活动,聚焦终端消费者和厂商,为后者进行新品推广等提供平台。
在黄龙中看来,除了增值服务外,广告模式对科技博客而言,也未必此路不通。尽管在传统的广告思路之下,流量越大的媒体,广告越值钱,对于流量相对细分的科技博客来说,并不占优势。但正是因为细分,才让某一些特定广告的投放变得更精准,从而可能带来更大的广告价值。
赢家
【TechCrunch:牛博传奇】
作为国内多家科技博客学习的榜样,TechCrunch究竟有多牛?
2005年6月,互联网律师出身的迈克尔·阿灵顿创立该科技博客,并成为最主要的撰稿人之一。目前,该博客网站的日访问量已超过1200万IP,每天收到的网友评论和回复达3700万条以上。
在有“创业天堂”之称的美国硅谷,得到TechCrunch的关注,几乎已成为每一家创业公司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而其每年在纽约和洛杉矶举行的线下创业者展示活动TechCrunchDisrupt,门票价高达近2000美元,却仍常常一票难求。
2010年9月,美国老牌互联网门户公司AOL宣布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TechCrunch。一年后,TechCrunch的收入增长了50%,利润翻了3倍,独立访问量增长了25%,PV增长了30%。但与此同时,阿灵顿却因为发起了一只风险投资基金CrunchFund,而被AOL 集团质疑违背了新闻的利益冲突原则而遭解雇。
此后一段时间内,TechCrunch的影响力急转直下,直到2012年10月,AOL集团与阿灵顿重归于好,TechCrunch的业务才重新有所起色。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