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传统企业,无论是万科这样的房地产企业,还是海尔这样的电子消费品企业,它们的强大都建立在一个最基本的要素之上,那就是规模扩张。今天的电商正摧毁传统的规模扩张模式,正如小米正在摧毁国内手机、腾讯正在摧毁移动联通一般。
小米模式也许不完美,腾讯也许还很幼稚,但如果你不懂小米与腾讯所代表的聚合模式(aggregation)——阿里巴巴也称之为C2B模式,那么,现在拥有的财富与地位,将成为飞翔中挂在翅膀上的金子,成为你坠落的包袱。
传统企业的竞争模式:做大是唯一的选择
很多人认为,规模扩张最大的价值是规模效益,事实上,传统企业的规模效益早就被其官僚化的管理对冲了。大企业的好处在于,它们控制了渠道,比如万科的规模让它可以容易地获得土地资源,海尔的规模可以让它容易地获得商场准入。
我在贵州大学对EMBA学生演讲的时候说过:贵阳最好的商业综合体,卖的全部是非贵州的产品吧?我并不反对市场开放,我想说明的是,在工业革命时代,所谓的市场开放的结果,是巨无霸企业对“卖场”的垄断,对传播渠道的垄断,这种垄断让小公司创业越来越难。
我觉得,无论你用什么标准,如果小公司创业越来越难,那这样的市场环境一定是反市场的。没有了大量小公司的创业,大公司就可以躺在品牌垄断的功劳簿上睡大觉。
更重要的是,客户处于什么位置?无论那些大公司如何标榜以客户为中心,本质上客户都是被“调查”的对象:调查你,懂得你,然后“催眠”你,这种被称为“史玉柱兵法”的“推式”营销游戏中,消费者永远是被营销的对象。道理很简单,大公司控制了传播渠道,看看央视标王的身价,就懂了。
就我接触的中国企业家中,最警惕“规模崇拜”的是王石,当年提出万科十年千亿的战略目标时,他是有所反感的,因为在他心目中万科是一家弘扬人文精神的公司。但在房地产这种传统发展模式中,做大就是必然的选择,今年的万科显然是房地产规模的代名词之一。
在这一点上,李东生就认识得清楚多了,他常提的口号是:“大不一定强,但不大,注定不强”。这才是实话,讲出了传统企业发展的实质,那就是工业革命是一场“空间争夺战”,谁拥有最多的资源,占有最大的空间(实体空间与传播空间),谁就是老大。
电商革命:争夺客户价值的瞬间聚合模式
所谓的电商,讲的其实是一个简单的商业现象,那就是生意是通过互联网完成的。
互联网的特点是什么?是彻底地颠覆了空间的限制。互联网企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一个革命性的精神,那就是,不像万科、海尔一样强调对空间资源的占有,而是像苹果那样强调对客户时间资源的占有。
也就是说,像Google和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它们没有任何空间规模,它们有的是对客户时间的占有:客户因为节省时间而使用这些公司的产品,Google节省了获得信息的时间,阿里巴巴节省了购物的时间,而且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让商家可以“零成本,零时间接触客户”,无论你在哪儿,移动互联网可以在瞬间连到你,我管这种现象叫“瞬连”——瞬间可以连接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
举个例子,美国FBI发布了“十名通缉要犯(Ten Most Wanted)”,通过移动互联网,十秒钟之后,一个中美洲居民发现其中一个是自己的邻居,然后立即“私信”给FBI,半小时后将其抓获归案。
美国著名网络战略专家查克·马丁(charles martin)把这种现象叫“全球性思想”,我把这种现象叫“瞬间聚合”,即信息传播方式导致的“警察与百姓的零成本接触”,从而彻底改变了“警察抓坏人”的模式!
查克·马丁(charles martin)在十多年前,就在《数字帝国(the digital estate)》一书中说,能够懂得超越空间地域看问题,是一种思想的飞跃,而在网络这个没有边界的帝国,聚合远比残酷的竞争更有效。
是的,把眼光放到空间资源的有限性叫竞争,把眼光放到客户价值的无限组合叫聚合,从有限资源的竞争,到全球化资源的聚合,这是电商对传统产业的最大的颠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