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融资本是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事情,但是从2010年中国互联网企业掀起上市潮到现在,整个局势从最初的“狂欢”急剧转变为“哀鸿一片”,让人对资本市场运作的风云变幻不胜唏嘘。
当当网、人人网、凯斯网络、麦考林等近一两年赴海外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到如今股价跌幅已经超过80%,优酷网和土豆网的跌幅也高达60%以上,近于遭受“灭顶之灾”。
2012,在电影中是世界末日的代名词。古老的玛雅文明曾经预言:“2012年12月21日黑暗降临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这样的预言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但是放在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上,却似乎颇为恰当。
这轮上市潮给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一个最大的教训就是,海外资本市场并不必然是天堂。没有足够的盈利能力,没有诚信的企业品质,没有在海外资本市场的运作经验,海外上市的效果会适得其反。
2012年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将偃旗息鼓。
中概股变“中忽股”
中国互联网企业能够集体赴海外上市,最关键的原因是其背后的中国概念。在经历过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中国互联网近十年来一直稳步发展。用户规模迅猛上涨,新型互联网应用也不断呈现,可谓欣欣向荣,前景无限。
美国纳斯达克等资本市场最注重企业未来的成长潜力,因此中国互联网企业受到欢迎,上市的大门敞开。
麦考林作为首家赴海外上市的中国B2C电子商务企业,在上市当日股价飙升56.91%,报17.26美元。此后最高一度冲至18.50美元,市盈率高达120多倍,可见美国股民对中国概念股的偏爱。
不过中国互联网企业上市之后的一系列负面新闻,却让美国股民大失所望。波及所至,国外对中国的负面印象更加深刻。
上市一个月后,在麦考林公布2010年第三季度财报之后,股价出现戏剧性的变化,短短48小时之内,股价从13.38美元跌至6.65美元,跌幅高达50.3%,让人大跌眼镜。据随后的专家分析和美国投资者的集体诉讼,外界对麦考林最大的质疑在于“过度包装”和信息披露不完整。
麦考林为突出线上业务的增长,将原本被视为独立业务的目录邮购业务一并并入线上业务,遭到质疑。在美国投资者的集体诉讼中,麦考林被指控在与IPO有关的《股票注册上市申请书》以及《招股说明书》中包含或允许包含重大错误或误导声明,违反了1933年《证券法》。同时在IPO完成后以及2010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10年9月30日)结束后,麦考林均未披露公司的毛利率已经受到成本和费用上涨的不利影响。
这种刻意的掩饰行为让美国股民感觉“被忽悠了”,此后麦考林的股价一直低位徘徊,股价跌至1.19美元,可以说已经完全丧失了上市之初的融资意义。
美国股市监管机构加大了对中国概念股的审查,加上一些“做空”机构的推波助澜,中概股的危机愈演愈烈。如今已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中概股企业遭遇不同程度的财务质疑,大量中概股企业处于退市边缘。其中绿诺科技(RINO)、中国高速频道(CCME)等已经被纳斯达克摘牌。2011年5月份,曾被认为软件外包明星公司的东南融通(LFT)也因为涉嫌造假被停牌。
在中概股危机发生后,确实有不少财务上没有问题的互联网公司,因受到中概股危机的影响而出现股价下滑。同时一些原本准备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如迅雷等,也遭遇了估值过低等资本市场的负面反馈,而出现无法上市的结局。有业内人士预测,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的“窗口”已经关闭。
其实,在中概股危机发生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在担心,海外资本市场如此变化无常,是否一定要海外上市?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