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为什么在开始时说不能以通信业的角度来看待软银。
软银的第二个革新就是软银跟PanTone公司合作,首次在日本引入PanTone手机。在以前,在日本的通信市场只有高端机型才畅销。世界的投资家在想为什么日本只有高端机才卖得好。其实这不是用户自己选择的,而是通信运营商将目标人群定位在了高端机使用者中。
结果,这对于一些精通手机的人来说是件好事,但对不需要很多功能的普通用户来说,是很苦恼的事情。虽然0元购机,但其实费用摊到了话费中。结果,研发费用高,最后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以前日本机型50%成本是终端开发费用,全球GSM机型则为10%~20%,而GSM的special(音频14:35)机型则为5%。可是这些研发都不是用户想要的。这时软银推出了多彩机型。对普通用户来说,比起那些用不到的功能,颜色多样更加受欢迎。
这种做法其实并不是软银独创的,在其他业界很常见。比如开发新车型,需要数百亿日元研发费用,想要回收这些投入,一年远远不够,必须要六七年时间,汽车公司就需要持续卖相同的车型。但每年卖同一款肯定不受顾客欢迎,就每一年发售一款新颜色车型。软银的做法是从其他产业的做法用在了通信产业。
iPhone也是这种做法的延续。软银的iPhone销售分成两个阶段。第一年作为高端机,出售给手机发烧友,第二年开始降低终端价格,开拓更加广泛的市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软银意识到iPhone是触摸屏,一般用户也可以方便的操作。这种战略基于软银对iPhone操作方便,是最接近用户需求机型的认识,一直持续到前年。
从去年开始iPhone在日本的战略发生变化。前年年底为止,日本仅软银一家出售iPhone。但从前年10月开始,KDDI也取得了iPhone在日本的销售权。
在此之前,iPhone是软银区别于其他运营商的强有力的差别化武器,软银凭此成功赢得了众多用户。但从今年开始,软银iPhone的价格稍有提高,也提高LTE的资费体系,接近另两家水平。
这是因为对于软银来说,iPhone已经不是差别化的独占商品,而要从其他角度占据市场份额。今后,如果iPhone还有优势,软银将会继续与其合作,但如果还有其他好产品出现,也不排除与他们的合作可能。
当新的产品出现时,我们不知道软银的做法会不会发生变化,尽管现在被称为管道化。但单从iPhone策略来看,软银看起来是个管道。但顾客到营业厅买iPhone的同时,也可能产生其他商业机会。
比如,iPhone和iPad的周边产品卖得很好。手机、平板的膜、保护壳的利润在50%左右。还比如在销售iPhone时,会推荐无线相框。软银其实并不是要将从iPhone那里取得的利润最大化,而是将从每个用户那里取得利润最大化。
另外就是因为雅虎的存在(软银是雅虎的投资方)。其实之前雅虎和软银互不相关,但现在联系紧密。虽然说软银管道化,但在内容这部分较充实的话,也是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笔者:软银如何与雅虎合作?如果苹果调整iPhone的策略,是否将对软银产生影响?
森行真司:此业务并不是以iPhone为中心,毕竟跟Android比起来,iPhone下滑比较明显,而今后Android有很大成长空间,到时候将有用武之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