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的河南互联网大会,是河南互联网从业者进行第二次“抱团”的聚会。
从去年10月的第一届河南省互联网大会开始,河南的网络创业者们就以这种“草根聚会”的方式拉起了手。而在10年前,这只是他们的一个梦想。
河南互联网行业曾被称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凹陷地带”和“黄埔军校”,一批又一批的互联网人才、创业者在这里出现,继而走向北京、上海、广州,而坚守下来的本土网站也经历了一场将近10年的历练。
出走
河南是互联网的“盐碱地”?
作为河南口口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红超的经历折射出河南互联网早期的“悲情”色彩。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杜红超为代表的“郑州帮”在全国的软件界赫赫有名。
作为河南最早的互联网创业者之一,1995年杜红超所在的软件公司从海外引进了一个拨号上互联网的专用软件,让他有机会认识了互联网,1997年,他成为郑州第一批网民和申请公司域名的人,并和人合伙创办软件公司。
1998年,杜红超的软件公司被北京一家公司收购,由于缺乏合作经验,最终失败。之后他在IT行业当了10年的经理人,来往于河南和北京两地。
作为首批涉足网络的河南本土创业者,杜红超的创业足迹可以代表不少典型河南互联网人才的路径,他们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抓住了先机,却未能成为河南的“马云”,至今仍然坚持走在创业的道路上。
“我认为我的上一次创业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是在不恰当的时间用不恰当的方法做了超前的事情。”他评论说。
如今,放眼整个国内互联网业界,这种“走出去”的痕迹依然明显,从河南走出去的人物比比皆是,从张朝阳、陈彤到杨沛、王通等,他们在国内互联网市场上做得风生水起。
但很多人没有看到的是,在这10年中,河南的互联网发展“步履蹒跚”。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