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受金融危机影响,山西省约有100万农民工返乡,给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问题。能否调动各种资源让返乡农民工接受实实在在的培训,能否挖掘潜力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能否降低门槛为农民工创业铺路搭桥,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令人欣喜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山西省多措并举抵御就业"寒冬",使返乡农民工重新踏上了希望之路。
政府牵线搭桥农民工重捧"饭碗"
前不久,在临猗县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艺员王国治、梁小平小两口正在忙碌。"这回在家门口上班喽!"王国治欣喜地告诉记者。
王国治夫妇是牛杜镇杨妃村村民,去年11月,他们就业的公司停产关门。无奈之下,小两口不得不提前返乡。
王国治说:"真没想到,在沿海失了业,在家乡竟找到了每月1000元的新'饭碗'。"在临猗县,已有600多名像王国治这样的返乡农民工,在县政府为返乡农民工编织的就业保障网的帮助下,度过"就业寒冬"。
安置返乡农民工,不仅仅是响亮的口号,更是扎扎实实的措施与行动。全省各地将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抓住山西省扩大内需6个领域、33个方面的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拉动就业。在安排农村民生工程、农田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优先招用返乡农民工;铁路、公路等交通建设项目沿线地区,有计划地安排和组织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当地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的能力等等。
帮扶农民工就业,首先要了解返乡农民工的数量、就业意愿等基本情况。为此,山西省各地建立起农民工回流监测制度,进行动态监控,并每周上报一次本地农民工返乡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