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合肥市劳动保障局获悉,合肥市首批50家创业实训基地已正式挂牌,想创业的人可以通过实训基地取得“实战”经验,进而成为“小老板”。
培养潜在竞争对手?
今年6月,合肥市劳动保障局就计划年内建立200家创业实训基地,为有创业愿望的人提供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学员一般可以实训3个月,最多6个月。
合肥市劳动保障局就业处卢磊处长接受采访时坦言,在政策制订之初,他们就有很大的担忧——创业实训和就业见习完全不一样,这些人接受实训,不是想在这个企业找份工作,而是想进入这个行业当老板。
“对于实训企业来说,无形中是在给自己培养竞争对手。 ”卢磊处长告诉记者,出于这样的考虑,为了能争取到更多企业成为实训基地,首批实训基地都是从政府曾经帮扶过的百帮企业中进行选择。 “这些企业在创业之初受到了政府的扶持,有一定的感恩心态。”
李青是合肥天衡餐饮服务公司的负责人,4年前,下岗失业的她参加了庐阳区百帮服务中心提供的创业培训,随后从最初的一家小快餐店,到今天承包了多家食堂,创业之路走上了正轨。
李青说自己是“过来人”,曾经受到政府的帮助,很能理解初始创业者的感觉,一定会多提供锻炼的平台,对学员倾囊相授。
减少创业的盲目性
“现在很多人都有创业的想法,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创业成功。 ”卢磊处长表示,实训基地都是创业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企业,这些企业可以用他们的经验,带领更多人走出一片创业的天地。
第一批50家的创业实训基地中,很多是从一些小商店、小宾馆、小加工厂开始的,而且从事的行业门槛很低,适合初次创业者。
什么人可以进入创业实训基地?成为实训学员,必须具有很强的创业愿望,具备一定的创业条件,在合肥市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参加创业培训并且取得了《创业培训合格证》,同时创业项目计划书经专家评审论证切实可行。“这些人已经在培训课堂上学到了很多填鸭式的理论知识,他们真正缺乏的是与这个行当的亲密接触。 ”
在卢磊看来,参加实训,正是有了深入了解这个行当的机会,可以学到企业的一些经营规律和经营诀窍,如果想创业,通过这样的实训,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个行当,还可以重新选择创业项目,这也能减少创业者的盲目性,减少创业成本。
“取真经”要靠自己
创业实训的模式就是把想创业的人输送到今后想从事的行当,比如想开饭店,可以安排她到一家餐饮企业;想开超市,可以安排进入商贸企业。通过这样的近距离学习,获得创业的实战经验。
“不要指望企业会把创业经验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你,‘取真经’更多要靠自己。 ”卢磊认为,提供这样一次实训的机会,就是让想创业的人员不需要在企业里“潜伏”,而是光明正大地学习一些创业经验和管理模式,即使企业负责人不愿意教太多的实战技巧,学员也有了近距离、多观察的机会,学习到今后创业中需要的东西。
为了鼓励企业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训的机会,合肥市刚刚出台了一份文件,如果经过创业实训基地的学习培训,学员在6个月内实现创业,将按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实训基地一次性补贴。(丁雅诵、夏丽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