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U我们在冲刺,对手在着急!
cye.com.cn
时间:2007-4-20 8:21:52 来源:
作者: 我来说两句 |
|
 |
|
北京奥运一天天迫近,互联网媒体之间的战争已见硝烟,北京互联网赞助商SOHU副总裁、奥运事业部负责人陈陆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我们在冲刺,对手在着急”。
●记者:“SOHU-2008奥运的选择”——你能否透露一下成功竞标的关键?
陈陆明:熟悉奥运的人都知道,没有那些赞助商的支持,奥运会在一定程度上都无法顺利召开。搜狐能够成为北京奥运会互联网赞助商,绝对不是和其他对手比钱,关键是向组委会展示了我们的执行力,在长达三年的网站建设中,会遇到很多不可预知的问题,那不是合同条款可以约束的,就需要有力的承诺和稳定的高层去保障,我想这才是我们搜狐的核心竞争力。
点评:据外界传说,当年SINA的报价超过了SOHU,然而北京奥组委却没有选择这个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华人门户。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不过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据说每次组委会需要开会沟通时,SINA的回答多是“我不确定要请示一下”,而搜狐的回答则是没有任何问题。最近三年SINA高层多次变动而搜狐一直是张朝阳掌舵。
●记者:SOHU作为奥运会百年历史上第一个互联网赞助商,到底有什么特别权益呢?
陈陆明:奥运百年历史上唯一出现过的媒体赞助商就是美国的《体育画报》杂志,搜狐成为北京奥运互联网赞助商既创造了奥运历史也意味着没有先例可循。我们的产品的确不像牛奶或者饮料那样有形,我们提供的是互联网资讯服务: 核心权益包括我们承建北京奥组委官方网站,我们搜狐可以使用奥运会赛事的信息系统,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通过它实时了解奥运会所有比赛的进展和数据。保守估计2008年官方网站每天会有2亿的基本访问量,而80%至90%的人是来看比赛结果和数据的。当然我们并不单纯地追求访问量,我们希望给他们带来奥运的网上体验,提升搜狐的品质。
点评:陈陆明说无论是访问量还是其他数据,想在短期内得到是很容易的,甚至是“分分钟”的事情。看来,搜狐并不想和其他人单纯比流量,其他任何网站也不会因为搜狐的出现而无法报道奥运,但是搜狐强调的是官方品质和你无我有。
●记者:外界评价说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衡量,搜狐体育都应该借助北京奥运在2008年取代新浪体育成为业内第一,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还是搜狐最低的目标?
陈陆明: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我们完全有能力超越对手,但是我们赞助奥运的效果绝非以此为衡量指标,应该说从长远来看我们更看中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希望能够改变国内互联网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固有做法,比如浮夸,比如抄袭。我们的目标是成为自主的媒体,有自己的记者队伍和采编能管理,形成中国体育传媒的主流阵地。
点评:同样的问题在搜狐签约北京奥运会时问过张朝阳,他的回应是,握着拳头说“一定能超过”。从口号变为现实需要很多的工作,甚至是运气,因为凭借一次比赛就确立媒体业内地位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搜狐的策略是全线扩张,他们在承建北京奥组委官方网站的同时,还计划组建300人的报道团队来报道北京奥运,力争把搜狐奥运频道打造成门户网站北京2008奥运会第一资讯频道。
●记者:北京奥运合作伙伴在投放互联网奥运广告时只能选择搜狐吗?其他网站的奥运频道是否可以冠名招商,在互联网整体版权混乱的大环境下,你们又如何应对对手的隐性营销呢?
陈陆明: 我们与奥运合作伙伴展开联合营销的同时,一些非奥运赞助企业也想了很多办法打擦边球,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国际奥委会的原则TOP全球合作伙伴可以在全世界展开奥运营销,而其他的企业只能在主办国奥委会所属辖区展开奥运营销,互联网是没有国界的新媒体,因此在搜狐成为北京奥运互联网赞助商之前,无论是北京奥运合作伙伴还是赞助商、供应商都不能在互联网投放奥运广告,正是我们说服了国际奥委会将这个权利开放,根据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原则如果他们投放奥运广告必须也只能是在搜狐。
其他网站当然可以报道奥运会也可以开出奥运专题报道,但是如果有某企业冠名就属于侵权行为。我们也注意一些网站参与了奥运赞助企业主办的推广活动,并给自己冠以网络协办媒体的身份,更有个别网站在自己的首页推出奥运频道里面却没有什么内容,这说明有些竞争对手已经坐不住了,开始急了。我们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自己工作上,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赞助商的身份。
点评:签约奥运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奥运营销的大赢家,一方面是因为巨额的投入换来的资源可能因为利用不善而打哑炮,另一方面可能掉入竞争对手精心挖下的隐性营销陷阱。历史上从未赞助过奥运会却靠精彩创意沾光奥运的NIKE就是最好的明证。奥运赞助采用行业排他原则,而对于很多媒体来说却不想因为一片树叶失去整片森林, 谁都知道非奥运赞助商的总体数量和可用资金更多,眼下很多企业都在绞尽脑汁策划自己的非奥运营销事件,在中国互联网拷贝成风的版权环境下,想不中招,难!而搜狐当下最重要的还是打好自己的奥运牌。晨报记者 王海鹏
采访手记
奥运的网络脚步
“对不起,我先接个电话”——第一个问题还没有说完,陈陆明的手机就把他请走,回来后还没坐下又拿着电话离开——当北京奥运倒计时突破500天后,陈陆明和他的团队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创造奥运的互联网历史。
2000年悉尼奥运时人们惊呼网络的迅速,2004年雅典奥运时人们习惯了网络的全面,2008北京奥运时,网络又将带给世人什么新的感受,又将怎样影响媒体环境的变化呢?作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互联网赞助商,搜狐提出了“网络奥运”的概念,张朝阳也一次次地向外界强调,网络将使北京奥运与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不同。网络到底在2008年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呢?现在的搜狐也许未必能够给出明确的答案,可以预见的是搜狐的每一步都将在奥运历史上留下印记。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