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差距
尽管奥运营销企业的表现可圈可点,但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奥运营销盛宴就“吃得很美丽”。与那些国际巨头相比,国内多数企业的奥运营销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系统规划。除了具有一定国际运作经验的联想、海尔、伊利等企业外,国内的多数企业对奥运营销都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奥运营销也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二是营销雷同,如5家企业的奥运营销口号都带有“激情”两字,几十家企业抢注奥运吉祥物。三是获得的奥运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据北京奥组委相关人员此前透露,以往中国企业赞助中国奥委会的经验表明,相当多的赞助企业都没有很好地使用赞助权。
因此,笔者建议奥运营销企业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首先,必须确定奥运营销目标。目标决定方向。综观以往的奥运营销经验,笔者认为,除了巩固、提升品牌知名度以打开全球市场之外(如联想、三星、李宁等),还必须深化本土营销,争取本土消费者对其品牌更多的认可。
其次,必须保持营销的连续性。注重通过连续性的信息传播,从而带给消费者清晰深刻而又连续的品牌印象。断断续续的营销策略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也是不连贯的,留给消费者的印象是企业组织乏力,并且会将这些不良印象转移到企业产品上,损害到企业品牌形象。奥运营销的连续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品牌内涵的前后一致性和连续性;二是营销活动的连续性。
第三,必须强调品牌与奥运对接,最大可能地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奥运会让全球瞩目的,不仅仅是比赛的竞技性,更重要的是奥运会的精神、文化等内涵。只有将企业品牌的某个或者某些方面与奥运会的精神、文化等内涵对接起来,再通过精心的营销运作,目标消费者才会自然地把奥运内涵和运动热情转移到企业品牌上来,从而丰富品牌内涵。仅仅在产品或其外包装上打上奥运的五环标志,消费者不能在产品、品牌与奥运之间找到交集点,那就不可能接受品牌中的奥运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