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票务公司整出武汉一个新行业
出国留学,詹永健搞出了个房地产公司。反过来,又促成了他“多到外面看看”。在地产项目近尾声时,詹永健又无意中发现了另一大商机。
1993年,他到香港出差,到饭店前台办理退房手续。人家一看他的内地证件,问了一句:“是不是要回内地了?需不需要我们帮您订机票?”这句话让詹永健颇感惊奇,要知道那时候在内地买火车票、机票,都得到售票窗口排队,不但手续多,还得经常等上个把小时,麻烦。詹永健忙问:“你们是怎么订票?”对方笑着指着服务台对面的一个小办公室说,那就是一个票务公司,专门帮客人订票,“您只要把要求说清楚,那边马上可以出票”。
借订票的当口,詹永健和票务公司的人套起近乎,半个小时就把操作流程摸了个大概。回汉途中,詹永健兴奋不已,“每天武汉的火车站售票大厅都是人山人海,市区那几个售票点也完全不够用。我要是在武汉也办这么个公司,代火车站、机场卖票,那该是多大一个市场!”
回到武汉,詹永健马上找到汉口火车站,把他的想法和对方说了。对方也对他这个点子很感兴趣,但和私人合作出售火车票,毕竟是没先例的事。为了稳妥起见,火车站一开始只给他们很少的票试水。“最开始,火车站一个车次只给三张票我们代卖,那时候车次少,我们一天也只有几十张车票,根本不够卖。”
见开局顺利,詹永健兵分多路,一路继续游说火车站,分析当前大好形势,希望多放票;一路到各个饭店、企事业单位宣传摸底;另一路到长途车站、客运港、机场公关,希望他们都能支持一下,以扩大票源。
詹永健的这个服务确实解决了交通部门和旅客的实际问题,所以一推出就深受双方的欢迎。短短几个月时间,他们的订票热线号码就出现在武汉大小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桌上。在他们的影响下,又陆续冒出各类票务公司,不到三年时间,票务代办就成了武汉的一个新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