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洪轩和执总朱琳形同姐弟,朱琳说,“小黎总”还是个孩子。记者江身军摄
姓名:黎洪轩
职务:武汉大自然酒店董事长
生辰:1984年2月
最喜欢的运动:游泳
最喜欢看的书:金融杂志合订本
最崇拜的人: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
最信奉的格言: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最自豪的事:炒期货成功
汉网消息 记者江身军
去年8月,黎洪轩刚刚跨出武汉科技学院校门,在众多大学毕业生中再普通不过。但一年后的今天,他的生活已发生重大改变,执掌一家投资500万元的酒店。22岁,应该是充满青涩并还拥有几分“童真”的年龄,而他却挑起重担,经历着普通人不曾体验的酸甜苦辣。
黎洪轩是个小胖墩,穿着很普通的T恤,笑起来敦厚简单,还透着浓浓的学生气。他逢人便以大哥大姐相称,小小年纪便担当100多人的领军者,没有在他身上培养出少年得志的傲气。
500万元,22岁,在战场一样的商场,这种落差有时对“小黎总”是近乎无可承受的残酷。生意萧条时分,他和家族曾打算卖掉酒店。大家都没有想到,“小黎总”竟有力挽狂澜的力量。
大学期间 狂赚60万元
初中时,他爱上集邮。现在,他仍夸口:1985年以后6年间发行的邮票,不管哪一张,我都烂熟于胸。
高中时,家里每月给他生活费200元,他省吃俭用买邮票。那时,邮票正跌到谷底,他大量买进。“东湖高新”的明信片,他看准了,一买就是1000张。结果价格从8毛钱一路涨到4块1。
他收集的邮票价值达到大几千元,成为同学中的“大富翁”,绰号“邮神”,大家纷纷跟风。但这财富遭人眼热。一晚上自习时,宿舍小皮箱子被人撬开,邮票一张不剩地被人“借”走了。
上大学后,在表哥影响下,他又对股票、期货产生浓厚兴趣。大学比高中自由得多,再也不用偷偷摸摸了,这让他备感幸福。最先,他炒大豆、面粉等粮食作物,不贪多,小有收获。
黎洪轩的父亲从1995年开始,投身液化气钢瓶制造,在全国也只有几个对手。2005年春节自己大二时,父亲拉他参加公司年度大会,讨论来年销售目标。开始他坐在会议室最后排,百无聊赖,“有啥好听的呢?”但后来一个议题让他竖起耳朵。公司高层商议,因当前铜、锌价格很低,公司决定吸进一批,储备作明年的原料。
黎洪轩自认是个很有投资冲动的人。爸爸从前开了个锁厂,耳濡目染,他对铜、锌的报价比较清楚。知道跌价较多,估计可以买进。听了大家的分析,他立刻到网上查找资料。这些金属只因当时开采量大,造成最近一年价格偏低。观察十多年的价格走势中,已几乎接近最低值。
他背着父母,找叔叔借了些钱,连同自己的全部积蓄,以1.3万元/吨的价格,买了10手货。结果春节一过,期货价格3、4月份果然开始跳涨,让他的心每天也随之跳荡。他心里默念,千万不要降。每一次价格向下调整,他就心里一沉,但价格很快更猛烈蹿升,又让他喜出望外。
到6月份,他以每吨6万多元的价格将期货出手,这次他赚了60万元。这是他人生收获的最大一笔财富。而同时,父亲的公司买材料回来,赚了几百万元。
相比之下,他更钦佩父亲的投资眼光。他说,有一年父亲大量购买废铁,在仙桃一个镇上堆码了几十公里,一望无际,全部是铁。这笔生意盈利超过千万元,成为家里最高兴的一年。当然,父亲也有亏损的时候,不过胜算居多。
不过对财富,黎洪轩有着清醒的认识:追求适可而止,不能一味贪多。“譬如爬山,在山脚,就想看山腰的风景,待爬到山中间,又想上山顶,甚至到对面山上去。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但应学会节制,踏实地接近理想。”黎洪轩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