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涩少年 执掌大酒店
大学毕业后,黎洪轩在汉口一家外贸公司找到工作。600元一个月,负责在长江码头上调运货物。天天晒太阳,重复单调机械的工作,觉得所学甚少,20多天后,他辞职备考雅思,准备出国深造。
但2005年8月,家里与一个朋友在卓刀泉筹建一家酒店,总投资500多万元。父亲跟他说,让你当总经理怎么样?他说,等我先到瑞士学习酒店管理再说啊。父亲劝他:先做积累经验,等几年再学习。黎洪轩淡淡地说,“真的要搞吗,可以啊!”其实,作为年轻人,他希望广交朋友,很想到新疆去做边贸生意。
11月份,营业面积4000平方米的大自然酒店开业,以仙桃菜为特色。黎洪轩走马上任,担任一把手。但对于酒店管理,他一窍不通,连主宾位在哪里都不知道。主要事务,由合资方父亲的朋友打理,而他只是站在幕后。
他天天看,到处学习。现在他已经知道点菜如何搭配,知道怎样摆碗碟,“筷子和盘子中间要隔两个指头宽”。
但就是这样,名义上的董事长身份,黎洪轩也不太适应。他讲起去年的一件趣事:有一次员工大会,他以老板身份出来讲话。尽管有爸爸在旁边,但他一看到台下几百双眼睛看着自己,脑中便一片空白,连腿都有点发抖。事后,他还一直后悔,上学时参加公开场合讲话的活动太少了。
不过经过半年多的历练,他早已指挥若定。他希望自己有更多机会与员工交流自己的想法。
顶不住了 酒店差点卖掉
背着手四处学习的日子,简直有点无忧无虑,但很快,残酷的局面就出现了。大自然酒店在那位友人实际打理下,表面上红红火火,实际上,亏损已令酒店的危机如暗流汹涌。
几个月的观察,黎洪轩觉得酒店存在大问题,采购成本偏高,成本失去控制,浪费相当严重,如高峰时员工达308人,光宿舍月租10万元,买床就花了三四万元。
有句行话说,“生的弄熟,对半出头。”而酒店高峰时,虽日营业额达6万元,但仅有30%%的毛利,扣除管理费、电费、人员工资,已然亏损。更可笑的是,春节一个月做了140万元,盘点还亏了几万元。
眼见酒店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怪圈,黎洪轩和父亲决定,中止和友人的合作,回购其30%%的股份。这时,酒店已亏损100多万元。在此关头,父亲决定让他走上前台:“亏了,赚了,都算你的。”
2月份,股东退股,带来了巨大的人事震动。“一朝天子一朝臣”。总经理走了,总厨、前厅经理及一些服务人员,一口气全部换光,一批走了六七十个人。
厨师走了,菜肴质量达不到要求,仙桃口味全部改做武汉菜后,市场反应不很好。
服务员走后,服务乱套,客源流失,营业额上不去,徘徊在一两万元间,平均一天亏损几千元。
黎洪轩面临空前压力。走上前台,操心的事太多。“部门关系、采购、厨房……”他掰着指头数,十个指头掰完,还不够用,“好几件事常一同涌来,整天连脑袋都是麻的。”
他到KTV去发泄情绪,不停地唱歌,唱得大汗淋漓,声嘶力竭。后来实在顶不住了,他和父亲商量:把店盘出去。父亲摇摇头,只有同意。
转让时,一些接盘者胡乱压价,与黎洪轩的期望相距甚远,有的开价极低,让他奋斗过几个月的酒店形同“垃圾”,这让黎洪轩十分气恼。他有种被激怒的感觉:自己做,不信我就做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