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处探索 冒充内行险出糗
满街转悠时,章君到处捕捉信息,卖火柴的蝇头小利,当然让他无法满足。一天,他看街上很多人装雨阳篷,问了安装价格和出厂价及差价。雨阳篷家家户户都要用的,市场有前景,章君想以此发展为新的生意。
他挨家挨户去问有没有要安装的。有家客户想装,但怀疑他的实力。章君见生意来了,拍拍胸脯:“你放心,装不好我不收你的钱。”他转身就到厂里进了一个篷子,又到街上买了电锤。虽自己从未沾过这活计,但他觉得应该很简单,不过装个雨搭子嘛,何必让厂家赚去安装费呢。
拎着工具他就忙活开了,不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愣是装不妥当。无奈之下,他只有向厂家发出求救信号。结果,别人的安装程序,与他自己主观想象的方法简直“天壤之别”。
要不是厂家援手,他的雨阳篷不仅报废了,拍了胸脯的自己更会颜面丢尽。
“这件事让我终身不忘。”章君说,这事是他艰难创业路的路碑,同时也让他明白“专业”二字的分量,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打这以后,他十分注重虚心学习,凡事不弄懂搞通,绝不草率行事。他的雨阳篷生意越做越多,还开始装防盗网,积累了很多家庭客户。
为人作嫁 做火品牌“靠边站”
卖雨阳篷时,有个朋友搞了个晾衣器,委托熟悉市场的章君推销一下。对方几乎没有销售能力,而两者都属居家产品,客户趋同。章君起初卖了一些出去,但总觉得太慢,颇费心思。
章君尽管只有初中文化,但从《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的阅读中,培养了对语言表达的爱好,喜欢琢磨文字,也产生了广告意识。他花了几百元钱在《长江日报》登了个小广告。章君伸开手掌,得意地做了个“OK”的手势,意指广告不过如“O”字母般铜钱大小。但就是这样个不起眼的“铜板”,在那个广告意识尚未启蒙的年代,引来了许多人通过电话找上门来。成交率很高,比自己找上门去强得太多。
尝到甜头的章君大受启发,十分注重广告营销、品牌建设。晾衣器老板舍不得投入费用,但章君说服了他。后来,章君承包了该品牌的部分销售权,做了很多营销策划和促销活动,让该产品名声大振。而他在市十五中的经销部销售势头,竟然盖过了厂方。
为该品牌的打造,章君付出了不少心血,但他一直只是销售代理的角色。后来,该品牌发生经营变动,与章君的合作戛然而止。有朋友戏称,他是“自己养了乖孩子,结果被别人抱走了”。
这段往事,也成了章君最不愿提及的“伤心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