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家业 做广告成就“名牌”
痛定思痛,章君思量:一定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寻找项目有个特点,总是想找个家家户户都需要的东西。1997年10月,在一家建材商店,一种防水剂闯入他的眼帘。他好奇地探问用途,对方回答:堵漏用的。这让他心中一动,开始深入了解这个产品。
通过走访周边亲朋邻居、客户,他感觉到渗漏是市民十分头疼的事情,十家之中,至少有一家在渗水,而楼上楼下邻居很多为这成了冤家对头。房子就算一时不漏,而新房过了五年保修期,都可能漏水。章君看好防水是个长效生意,找了两个泥桶工,便成立了一个经营部。
自己的品牌,就如同自己的儿子,一定要起个响亮的名字,章君为此搜肠刮肚了好长时间,绞尽脑汁。“诚信”、“大禹”等名字,都被他排除。有天看报纸,“瞬间”这个词让他眼前一亮。“快”,很切合他对防水服务的要求。他回去查阅字典,才知道自己误读的第三声其实应读做第四声。经过一番咬文嚼字,广告词也随口而出:瞬间防水,滴水不漏。就用这个!一旦确定,他立刻就申请了商标注册。
已在武汉街头消失的麻木,曾是“瞬间防水”的广告阵地。章君安排一些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在麻木背后贴了很多标语。只要有了钱,章君就首先想到做品牌广告。在报纸上登广告,他总是不吝成本,尽可能选择最引人注目的彩色或位置最好的版面。
1999年,在防水业中,他第一个跟114查号台取得联系,市民家中漏水,只要拨打114,电话便可直接接到瞬间公司。这种“垄断”持续了几年,一年费用仅数千元,却着实打出了品牌影响。
章君说,武汉大小防水公司足有上千家,论实力前面还有很多老大哥,但论品牌意识,“瞬间”应属业界第一,是闹得“最水响”的。
2000年,位于十五中的经营部,已变成了正规公司,每天门庭若市。只可惜,顾客中有不少是来联系返修事宜。
公司第一年做的防水工程,第二年几乎全部漏水。章君不是马路游击队,要对客户负责到底,有的返修,有的渗水淹坏了人家墙面地板。谈起当年窘境,章君呵呵一笑,连赔钱的事都有。
防水工程技术难度较大,章君和员工虽努力学习,但奈何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一度徘徊不前。有时虽有利润,却被返修及赔偿消耗掉。到2003年春节前夕,章君甚至向骨干员工借了3万元钱,才结清员工的工资。
“绝顶”览胜 登临绝顶披“雨衣”
2003年,章君高薪引进了一名技术精湛的工程师,对员工进行全面培训,并将他们外派学习,回来后彼此再交流。技术工人经数年磨练也多有积累,经过点拨水平大为精进。公司还取得了进行大工程施工的资质。
章君分析了公司的客户结构,发现民用比较多,只能小打小闹,利润不高。他决定调整方向,主攻大工程。防水工程界有实力非常强大的公司,新闯入的瞬间,与之匹敌,无异鸡蛋碰石头,屡屡在大项目的竞标中败阵。但是,章君从未打过退堂鼓,机遇在坚守中来临。
瞬间公司以前曾为徐东路上的电力大厦做过零星的防水业务。2004年10月,该大厦又有一笔70平方米的防水工程。这是笔3000元的小单子,相当危险。大厦当时本来已是武昌最高的楼宇之一,但在25层的楼顶,还矗立着20米高的装饰塔顶,以安装避雷针。渗漏就发生在塔顶。
章君接下了别人都不愿做的这个工程,并借此练兵。
塔顶是个圆锥形,要想施工,必须有人爬上五层楼高的塔身,抵达2平方米面积的塔尖上,安装固定架。章君说,就算没有风,人在高塔上也会像羽毛一样打晃,前不久热映电影《金刚》中,大猩猩金刚爬上的帝国大厦顶端,和电力大厦这个狭窄的塔顶十分相似。
施工当天,章君带着望远镜和对讲机来到楼顶,亲自督阵。一旦出现闪失,将给他的公司和事业带来毁灭性打击。当系了双保险绳的师傅朱佳忠往楼顶攀爬时,他的心也悬了起来。
据朱佳忠后来讲,人在上面就像骑在飞机上一样,眼睛完全不敢朝下看。一个小时后,当他下到楼顶,双腿因后怕颤抖不止。
工程完成后,客户竖起大拇指,“塔顶自楼房建成从来没人上去过,你们解决了多年的渗漏。”对方忙着叫章君收款,他却推辞:“再下几场大雨检验下再说吧。”
这让客户十分感动,他当场表示,整个大厦的防水工程全包给你们了,今后有类似工程你们还是首选。瞬间公司不仅接到了该大厦上万平方米墙面工程,也在业界打响了名声。现在,大工程占公司的收入比例,已从2003年的二成上升到七八成,瞬间公司发展走上正轨。
如今,瞬间牌防水剂已经面市,公司正从单一的技术服务过渡到产品技术并重。章君说,自己的理想,是让瞬间产品走向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