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高交会
观察眼
“目前中小科技型企业成长的早期被关注、支持的太少,我认为这是中国自主创新不足的重要原因。”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负责人梁桂在高交会期间召开的“中国在赢·中国
创业投资配套政策高层论坛”上把这种情况称为创新的“早端”缺血,他透露国家有关部门将会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创投资本关注“早端”。而本届高交会首次设立个人技术创新展则是从制度与实践层面上体现对另一种“早端缺血”的认识。可以说,关注“早端”成为本届高交会在科技商业化话题上的一大亮点。
民间科技首次得到重视
15日,本届高交会的个人技术创新展召开成交情况说明会宣布,参展的51项个人创新项目中已有3个项目与投资商签订合作意向:安徽的秦杰以其个人创新成果“新生儿声份证——基音卡”与美国华纳国际投资集团达成1500万美元的合作协议;李雪涛以“竹营养素、竹类黄酮、竹类多糖”项目与美国GoldenBasin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来自深圳的刘江海与深圳市英蓓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数据加密操作系统”达成15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意向。此外,一项叫“输液报警器”的个人发明技术也吸引了众多投资商,其发明人邓勇将在广西召开投资商竞标会,选取合作者。
据中国发明协会秘书长鹿大汉介绍,目前国内的创新力量中,除了以企业、科学家为主的正规军外,还有一个庞大的民间个人发明者群体。这个群体的实力同样雄厚。根据相关统计,1985年—2004年,在全国的专利申请中,有64%来自民间发明,获得批准的专利有62%是民间发明。但是这一自主创新的“早端”却因为缺乏渠道而长期同资本隔绝。由于长期的资金不足,这些创新技术难以转化成产品使其商业化,同时也限制了民间创新力量进一步的壮大。
本届高交会个人技术创新展向民间发明免费开放,使得民间发明和资本之间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并结成了第一批“果实”。有业内人士称第八届高交会将成为标志着民间创新力量崛起的纪念碑。
业界呼吁创投业多关注“早端”
无独有偶。同样是关注“早端”,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负责人梁桂则呼吁创业投资资本应多关注那些刚刚成立的中小型科技型企业,使其拥有的技术尽快商业化,更好地进入市场,“目前国内创投企业不愿投资种子期企业(早端),而是扎堆地去投资已经处于成熟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晚端)。”他在15日召开的“中国在赢·中国创业投资配套政策高层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认为,创投业的不足、特别是“早端”的严重缺血,正是中国自主创新不足的关键原因,国家必须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多关注“早端”,成为扶持种子期企业的“天使资金”。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充分认识支持“早端”的重要性,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负责人梁桂表示,科技部正在研究出台“科技中小型企业创业投资资金”,初步设想凡是接受该资金扶持的创投企业,必须将四成以上的资金投入到种子期高科技企业,并考虑一旦所投企业出现破产,国家资金将“身先士卒”补损。
好消息不止于此。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副司长郭向军也在15日的论坛上称,各级财政均可出资成立的“创业投资政策引导基金”,将不直接参与投资,主要目的是鼓励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处于早期及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各方的关注与支持将给创新的“早端”注入强劲的动力,打通自主创新链条的“经脉”,从而彻底激活中国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