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着潜水、越野、高尔夫,挣着百万年薪的赵雷认为“品质生活”才能体现活着的价值。虽然他的行头不是什么世界名牌,但他热衷于“made by hand”(手工定制)产品——衬衣是在意大利一个小镇上定制的,不是什么名牌,但是剪裁合体、做工细腻、选料考究;鞋子出自北京平安大道上的一家手工鞋店,他发现这家小店的手工皮鞋品质绝不输于国外的手工制鞋作坊;在北京东四逛街时,他在“食草堂”里淘到了一个绝版纯牛皮纯手工的旅行包,花了2000多元……
赵雷的消费理念是追求质感、个性,但不追求品牌。赵雷代表了时下追求个性消费的新兴消费群体,他们回归原始的消费理念在工业化的流水线时代复苏,也使得“made by hand”的消费主张开始在中国萌芽。
手工定制中国萌芽
在英国,王室贵族及富商名媛的追捧使聚集在萨维尔街上的几十家手工制衣店活得有滋有味。在这里,量体裁衣和个性化设计使其服务成为奢侈中的奢侈。从量衣、选料到缝制,再到一两次的试衣和调整,客人几乎需要等1周以上的时间。但还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手工迷”来到这条街上。
在国外,手工制品与奢侈品几乎划上了等号,顶级的劳斯莱斯汽车是由手工制造的,百达翡丽的手表强调其设计和手工,世界大牌名星的服装都强调设计师的量身打造。而在国内,手工定制远未达到奢侈的程度,像赵雷这个阶层的人更多的是被手工定制的个性化魅力所吸引。中国的手工定制正经历从萌芽到迅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采访中,赵雷反复提到“选择疲劳”。而量身定做,往往使自己觉得拥有的不是一件商品而是一件作品,那种原创感的精神享受超过了产品本身。赵雷最推崇的就是他多次在意大利的小镇上体验裁缝师傅对于手艺精细的执著,对于顾客的周到体贴使他觉得这种带着人情化的东西远远超过了名牌带给他的享受。
在赵雷的指点下,记者找到了那家名为“风铃”的手工制鞋店。在这里,流线型的意大利鞋楦,朴素大方的英国鞋,还有中国特色的皮便鞋,处处透露着个性和特色的味道。店主介绍,以前定制皮鞋的顾客多是以异形脚顾客为主,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成熟男士来定制皮鞋,他们店里存有每个顾客的尺寸档案。
在成本和量产之间摇摆
尽管中国手工定制的消费潮流已经悄悄来临,但对于企业来说,他们的命运却与英国萨维尔街上的企业命运完全不同。
虽然北京老字号内联升的布鞋已经远离了时尚,但是其董事长程来祥强调,其他企业进入这个行业最大的门槛就是技师。谁也不可能像内联升一样拥有数十位有着几十年手艺和经验的技师。
在风铃鞋店定制一双皮鞋约在380元~3000元不等,与商场里名牌鞋的价格差不多。但一方面是房屋租金,另一方面是产量限制,使得鞋店赢利变得异常艰难。记者在内联升采访时也发现,产品的创新中,一些机械化的半手工产品在其产品的品类中占了越来越大的比例。
在国内手工皮具行业,食草堂的规模算是比较大的,在全国已经开出了100多家连锁店。不过,记者在食草堂的北京总店发现,店里最显眼的位置挂的都是半手工和机械化生产的女士包,而纯手工包已经退居到不起眼的角落。该店郑经理表示,成本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在纯手工和量产之间做出选择。最终的结果是,食草堂成为“倡导纯手工的理念和风格,在这种风格指导下,产品可以不拘泥于制作工艺。”
经过调查,记者发现,目前手工定制服务在行业中都以作坊形式存在着,他们的忠实顾客都属窄众消费人群。要想拓展规模,无论是从资金上还是工艺上都有很大的限制。另外,中国主流消费群体还没有从“手工=廉价”的观念中走出来,加上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与国外的劳动力成本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也导致了手工定制产品的定价不高。虽然有一些国际服装定制商看好中国市场,但是与国际品牌的品牌美誉度和技术的积淀相比,中国手工定制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