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住宅禁商”解禁潜流涌动 具体松绑时间未定
1月25日北京市政协会议闭幕,但两位政协委员针对“住宅禁商”提出的意见相左的提案,使该政策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从去年6月19日开始,北京市工商局的一纸禁令(第14号文),就已经用“不予登记注册”的大棒,阻断了企业借住宅办公的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禁令下发之前已经领取营业执照的商家,并不在禁止之列。但与此同时,该禁令中对于来年企业年审并未作规定。
目前正值企业年审的节点,仍驻留在住宅中的公司担心的正是年审能否过关的问题。一家注册地在北京建外SOHO的房地产咨询公司就没有通过年审,该公司负责人丁先生告诉本报记者,很多公司都搬出了建外SOHO,留在那里的则是因为工商局没有严查。
记者拨打了北京市工商局的咨询电话。对方告诉记者,在3月1日之前,工商局会下发一个年审公告。去年6月19日前在住宅中注册的公司能否通过年审,以届时的公告为准。
据记者了解,北京越来越多的住宅项目正获解禁。最近几个月,东部有不少以住宅立项的商用项目悄然解禁,只是没有对外宣布。而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也曾对媒体表示,其近日收到消息称,建外SOHO也将解禁,但具体松绑时间未定,取得特赦令的细节也不方便透露。
早在去年9月,华贸中心、财满街、住邦2000、瑞信中心等几个项目就获得明令特赦,依据是一份朝阳区建委针对住宅禁商的内部文件。
其中,“项目须为现房,同时要有六成以上经营业主”是解禁的重要条件。另有相关部门解释说,由于这些项目在功能、结构、使用上都按办公设置,存在居住缺陷,而入住的客户又具有商务需求,所以给予特殊对待。
住邦2000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此文件确实存在,但他拒绝了记者查看文件的要求。
另据了解,丰台等区域也有项目获解禁。在记者与业内人士的交流中,他们认为,“住宅禁商”并不能起到限制作用。
不过,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住宅禁商”的政策并未松绑,但同时又表示,住宅项目如果能出具区建委的证明,说明该项目非住宅,并到工商局备案,公司拿着该证明到工商局注册登记,是可以获批的。至于须满足怎样的条件才可以“住宅商用”,其并未作出明确回答。
在北京青年路某小区,记者了解到,有“住宅禁商”禁令出台后,仍有标注着可供办公用途的房屋出租。
代办此项业务的公司告诉记者,他们在去年6月19日之前在住宅中抢注了一个营业执照,只要到工商部门办理增加业务的手续即可。工商局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这批营业执照要办理增加业务时,只限于科技开发、打字复印、动画设计、广告、咨询等业务。
在“住宅禁商”令下发后,中原物业华北总经理李文杰曾分析说,这对写字楼市场是一个利好。但反对的声音同样存在。此次“两会”提出反对意见的政协委员刘文泰就认为,“住宅禁商”提高了企业运营的成本,对于中小型创业企业而言是沉重的负担。他在提案中提出,对于IT、文化创意等不扰民的企业应区别对待。
事实上,面向中小型企业,一种以商业立项的商住两用型业态正在走俏市场。去年,明天地产旗下项目明天Studio(工作室)及东亚·望京中心开盘,就曾被小型企业及投资客抢购。而此两个项目在营销时,均借力“住宅禁商”这张牌。
东亚·望京中心销售经理张欢对本报记者表示:“住宅禁商后,需要有一种新的业态去满足小公司创业的需求,即小面积低成本、也可用于自住的项目。”他认为,政府下发禁商令的一个目的在于杜绝投机行为,不会轻易松绑。“住宅立项,比商业立项每平方米少交1000多元土地出让金,却被用作商业用途,无形中政府亏本了。”
然而,对于潜流涌动的解禁潮,张欢有些无奈。“在住宅里办公,水电都是按民用计算,而东亚·望京中心按国家标准,按商业水电收费。幸好,由于面积小,运营成本倒不会比民用高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