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看2006年中国连锁行业发展
cye.com.cn
时间:2007-7-9 7:45:30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向东 我来说两句 |
|
 |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2006年中国连锁百强调查的基础上,新近完成了2006年度《中国连锁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报告延续了历年行业报告结构,通过对不同业态的企业和门店各项经营数据汇总分析,并进行深度挖掘,来反映各业态经营发展的基本情况。
餐饮
去年,我国餐饮业市场活跃,继续呈现又好又快的稳步发展态势,餐饮消费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全年零售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特许经营模式在餐饮业中被广泛使用,而调查显示,2006年餐饮连锁企业加盟店数量增长率和加盟店营业额增长率逐步放缓,较2005年分别低3.6和23.8个百分点,加盟店数量的增长率已经连续3年下降。近90%的餐饮特许企业超过了普通餐饮企业2.5~2.9年的生命周期。裴亮表示,这一数据证明了特许经营项目的投资风险低于非特许经营项目。而目前,单店直接特许在餐饮行业的特许经营活动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达到了70%。
大型超市和超市
调查显示,超市、大型超市企业总体销售规模偏小,规模优势不明显,同店销售额增幅不高,大多在10%以内,部分门店销售额还出现了负增长。但企业利润水平有所提升,企业平均综合毛利率由2005年的12.5%增长至12.8%,利润率由2005年的1.5%增长至1.8%。但企业销售额增长仍然主要来源于店铺数的增加。
目前大型超市、超市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内、外资企业发展表现出不同特点。内资企业开店速度相对放缓,规模扩张趋于理性,注重对原有门店进行调整和转型。外资企业加快占领中国市场的步伐,通过开店、并购、增资、独资等多种手段加强对中国零售市场的控制能力。
便利店
2006年便利店行业无论是店铺数量还是销售额,与2005年相比增长速度均有所回落,但企业效益水平在几种主要零售业态中提升较为明显。尽管如此,仍有很大一部分便利店企业亏损,调查中有7家便利店企业认为目前主要困难是“缺乏新的盈利增长点”,这充分反映出目前便利店经营过程中的困境。由于目前我国便利店经营同质化严重,缺乏物流优势,运营成本高,并且便利店与我国目前消费者普遍的生活方式不符,很多便利店企业在2006年逐步放缓发展速度,开店向区域集中,收缩市场区域,进入国内的外资便利店企业发展也非常慎重,市场份额不高。
百货
去年百货店行业业绩增长迅速,也面临现实的挑战,行业并购重组加快。目前很多大卖场在向社区性购物中心发展,与百货业争夺有限市场。传统的品牌商品经销渠道采取区域代理的方式,连锁的规模优势无法显现,品牌商品的供应链整合迫在眉睫。而过度的促销也造成了成本和竞争压力。由于百货店效益的强劲增长、商业地产热,以及大量资本的介入,将百货店作为主力店的购物中心建设热度大大提高。
而百货店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定位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与家电、家居等大型专业店形成错位经营,目前已经成为时尚消费的场所,售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百货业新开店速度逐步降低,直接的费用投入减少。同时,很多百货店具有多种收入渠道,如物业收入、托管收入、广告收入等。
家电
去年家电行业集中化趋势最为明显,有5家家电企业入围“中国连锁百强”前30强,即国美、苏宁、五星、大中、宏图三胞,其销售规模和店铺数量的增幅分别为56%和54%,远高于其他业态。行业并购重组加剧,国美收购永乐,百思买控股江苏五星在2006年都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关注。家电企业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如苏宁电器巨资投入ERP系统)整合供应链、创新营销模式等手段提升管理。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