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创业观察(GEM)2006中国报告》,给我们观察中国创业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蓝本。研究发现,中国创业活动进入了新的高潮,创业活动指数跃为全球第六名。有趣的是,在中国,18~24岁是创业的黄金年龄,而且,初等教育水平的创业者相当多,60%的创业者拿着5万元就开始起家,可谓“不创业、毋宁死”!
中国创业活动指数跃为第六
中国创业活动的活跃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2006年的创业活动指数为16.2%,即每百名18~64岁的中国成年人中,有16.2人参与了创办时间不超过三年半的创业企业。
在全球创业活动活跃程度上,中国的排名从2002年的第9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6位(全球创业观察项目有42个成员)。相对于2005年的水平,排名稳定,且处于最活跃的国家之列,超过印度、泰国、日本和新加坡。2005年,中国的创业活跃程度不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今年则超过了他们。
在全球来说,生存型创业相对于机会型依然较明显,但在中国,它的形态正在转变。机会型创业从占40%(2002年)变为接近于60%(2006年),而生存型创业从40%(2002年)变为接近40%(2006年),即机会型创业逐渐比重高于生存型创业。
创业活动成为中国经济的推动力
2006年,我国的创业活动活跃程度高于创业GDP曲线,表明创业活动对GDP贡献的潜力在增加,对未来经济稳定发展起积极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机会型创业的增多,创业活动中各项功能的贡献在增加。其政策意义在于推动创业有利于经济活力的保持和经济繁荣,减少就业压力。通过提供新颖的产品、新颖的工艺、更多的出口、更多的工作机会,创业活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06年的数据显示,有50%的新企业生产了新产品和使用新工艺,有29%的新企业在未来五年能提供20个以上的工作岗位,有44%的新企业能提供1~5个工作岗位。
现在还有创业机会
来自2002~2006年的专家访谈表明,中国创业机会更多、更好。专家的判断是总体上升,创业机会还在增加,创办新企业的机会比以往更多,创办高成长公司的机会保持稳定,但局部依然存在不足。中国创业机会在2006年高于“3”的水平(5分为满分),这表明我们现在有良好的创业机会。创业者放弃创业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原因,包括竞争力激烈和缺少客户。
过去五年,中国创业者的相关技能也在不断提高,可创业者应有的技能还没达到预期,比如缺乏创办新公司的资源和经验,更缺乏创办高成长企业的经验。
创业者还需关注一些因素:一是知识产权保护。中国的知识产权在创业中还没达到正面作用,最突出表现是非法盗版软件和音响制品。当然,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备方面是接近于“3”的水平,有改进空间。社会广泛认为发明者的发明应该得到尊重,这个价值观也是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