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为企业提供无限商机
cye.com.cn
时间:2008-2-1 12:20:57 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李茜 我来说两句 |
|
 |
|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曹玉书: 西部大开发为企业提供无限商机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堪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开发工程。自2000年以来,西部大开发一直为国人瞩目,政府也出台一系列新政策,着力支援西部重点地带、重点城市和重点产业加快发展。这八年来西部大开发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同样为世人关注,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曹玉书 本期访谈人物:曹玉书
曹玉书,现任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曾任国家物价局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国家计委副司长、司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和新闻发言人。
八年开发成就明显
《上海金融报》: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好多年了,到目前为止,这方面工作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
曹玉书:中国是从2000年初正式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到现在,已经整整进行了八年。这八年来,成就很明显,首先就表现在基础设施方面。人所共知,要想富先修路,没有基础设施什么都无所谈起。在西部大开发之前,西部地区落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深处内地,交通等等基础设施很不方便。因此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初,政府就把加强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作为一个首要的任务。
目前,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比如说公路,现在西部地区通车的里程已经达到了120万公里,再加上2007年,初步估算能够达到150万公里。这其中,高速公路占1.5万公里。目前,西部主要的枢纽机场、重点机场和直线机场一共约有80个,这包括已经启动的和将要启动的。可以这么说,西部地区的出行条件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上海金融报》:西部开发刚开始的时候,许多专家都担心,这么大规模的经济开发会破坏西部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曹玉书:这些顾虑都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政府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时非常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做到这一点,主要得益于三个非常重要的政策:第一,退耕还林。过去西部地区山多,许多陡坡山地都开荒种地。结果土地产量很低,可是水土流失却非常严重。这个状况如果得不到改善,那么西部的生态就会受到严重破坏。所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就是要制止这种陡坡地继续种地。具体的做法是,国家给农民粮食或钱,让农民不要种地,把地腾出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39亿亩地退耕还林。
第二,退牧还草。主要包括两个措施,首先是,西部有很多的草原,由于人口增长,造成过度放牧,那些牛、羊把草根啃了,造成了沙漠化。为了遏制这种状况,国家要求牧民圈养牲畜,圈养以后国家拿一部分的钱让牧民买饲料,少吃草原上的草。另外,实行轮牧制度,某片牧场吃两个月以后,就不能再吃了,必须到另外一块草地去放牧,这个措施使草地得到了保护。
第三,就是保护天然林。对天然林的保护意识起始于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灾害,为了减少这种灾害,从那个时候起,就决定所有的天然林都要保护起来,由国家出这笔资金。现在西部有2000万亩天然林保护,对于生态的修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东部创造无限商机
《上海金融报》:从您的角度看,西部大开发会给国内企业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曹玉书:我认为,目前西部地区需要加大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力度。这就为我们国内企业,特别是东部地区的企业创造了无限的商机。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西部大开发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在规划里面描绘了未来西部地区发展的前景,特别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那些有特色、有优势的产业领域。这些领域是未来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些产业的制高点,是一些企业去把握到西部发展创业的切入点。
拿能源产业举例。所谓能源包括水电、火电、石油、天然气、煤炭还有一些风电、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目前,到西部投资能源的企业竞争应该是很激烈的,但是还是有很多项目可以去争取的。比如说,现在四川、云南、西藏这三个省区相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地区叫做甘孜。这个地区有非常丰富的水力资源,可现在这些资源绝大多数都没有开发,没有变成电力资源。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水力资源必须建成电站才能发电。有很多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对这些项目都是青睐已久,可是不能去投资。为什么不能投资?要想卖出电力,必须有相应的电网来支撑,可是这个地方目前电网没有贯通。
为此,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就牵头组织三省共同去研究如何解决体制上的障碍、如何使这个地方的电网贯通。一旦这个问题解决了,这里很多中小型水电立刻可以开发。现在这些地方以非常低的电网价格往外卖开发权,有眼光的商人是不能等到电网贯通以后才去开发,因为那时的成本肯定很高。所以这里不是没有商机,就要看企业家的眼光了。
除了能源,还有矿产资源。众所周知,国内主要的矿产资源大都集中在西部地区,特别是一些有色金属和矿产资源。现在,到西部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已经成为投资的热点。很多企业家都在西部地区寻找探矿权、开矿权,而且方兴未艾。比如说广西,广西的铝是非常丰富,还有一些铜矿、锡矿等等。
《上海金融报》:从国内的情况看,现在资源类产业的门槛还都比较高,投资限制也较多。除了资源领域,西部还有哪些产业可供投资呢?
曹玉书:可投资的领域有很多,像高新技术产业、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旅游产业等都蕴涵商机。
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基础不平衡,但是有些城市的基础也是很好的。比如说西安、成都、重庆等,这些城市的高技术产业园区都做的不错。
再比如,可以在新疆搞农副产品深加工。新疆有独到的光照条件和水土条件,这里出产的西红柿在全世界都有竞争力。所以有些企业进入新疆以西红柿加工为主,现在效益非常好,占全世界西红柿加工产品的50%左右。西南地区植物也非常的丰富,用木薯加工制造来代替汽油的项目也是很多的。
另外,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这几方面的产业都蕴涵无限商机,国内的企业都可以来参与。但是,到西部去也不要幻想说任何地方都会采到黄金,都会有收益。
就像八十年代初外国人到中国来一样,有很多外商成功了,也有一些外商不成功的。关键看你怎么把握,怎么选择你的项目。
到西部地区大有作为
《上海金融报》:在您看来,西部大开发中,目前发展的比较好的是哪些地区?
曹玉书:我认为,第一个是成都和重庆经济带,就是重庆本区和附近的地带,叫做一小时经济圈。第二个就是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经济区,这个地区从西北来看是一个增长机遇。第三个是广西的西部出海口,这个地方的人文、产业环境都比较好,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机遇。
另外,每个西部自治区的省会城市都有相当的发展基础。像新疆的乌鲁木齐、内蒙的呼和浩特、甘肃的兰州、云南的昆明都非常好。再有,就是一些资源富集的地区。
《上海金融报》:虽然西部大开发的前景很吸引人,但条件也很艰苦。您觉得是否应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开出更优厚的条件?
曹玉书:西部的发展,没有人才当然是无从谈起,所以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在人才的开发和合作方面,过去的概念是孔雀东南飞,由于西部地区工资待遇低等原因,人才都集中在东南沿海,这是很正常的。但现在,西部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我认为人才必须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哪怕是工资或者收入不一定很高,但有为之奋斗的事业,就是值得去尝试的。
西部地区是大有作为的,但是必须让人才和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到西部地区,首先需要有一种创业精神。现在,为了让全国的包括海外归国的人才到西部地区创业,我们搭建了一个海外归国人才的创业平台。比如说,你有海外归国的背景,想要到西部去发展,我们就给你准备一个园区。如果你有一定的项目,这个项目的技术在国内或者国际上是一流的,另外你还有开发这个项目的思路,但苦于没有一个办公或者是研发的场所,那么我们就负责给你提供这个研发的场所,以最低的价格出租给你。有了场所之后,又缺乏一定的资金去运作这个项目,不要紧,我来给你提供优惠的贷款,保证你这个项目资金的需求。目前,我们和国家开发银行在重庆、成都、昆明、西安、乌鲁木齐等中心城市的开发园区都有合作,每个园区有20亿人民币信贷资金。
此外,到西部去发展去创业还有很多优惠的政策。比如说所得税,西部只收15%,而东部地区要收25%至35%。当然,去西部创业也会有一些风险,有些政策兑现得不一定很好。这就需要企业事前进行很好的市场论证,把创业风险放到最小,这样才能使项目投资达到成功。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