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建议创业板放弃“品质保证”上市审批模式
本报讯昨天,香港民间智库组织智经研究中心发表了一篇题为“国际上市集资中心:香港走对了路?”的研究报告,引起了业界和媒体广泛关注。
报告表示,虽然在过去5年,香港证券市场不论以市值或成交量而言均取得骄人佳绩,但有利香港市场发展的利好因素不可能持久不变。
智经研究中心主席胡定旭建议,香港应积极开拓上市资源,采取更激进的上市机制,并在落实和执行上市规则方面投放更多的资源。
上市规则过于严厉
就主板上市审批的过程,报告认为现行部分上市规则过于严厉,一些计划赴港上市的公司,也对上市规则和实际执行的落差和透明度不足深感困扰。
而就创业板而言,其宗旨本为协助规模较小但具增长潜力的企业在市场上集资,但冗长的上市程序,却令创业板失去了孕育新发展企业的功能。在2007年,只有两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
中心理事暨研究小组召集人李金鸿指出:“随着香港市场环境的转变,加上投资者日渐成熟,我们在审批上市申请时,理应持开放的和采取有利市场发展的态度。”
报告促请审批上市当局,在审批较小型公司的上市申请时,放弃采用“品质保证”的上市审批模式,让市场自行衡量投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