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资金挺进中部 六位省长争相吆喝
“我们对中部的石化项目投资非常有兴趣!”4月27日下午,武汉广电大楼31楼多功能厅,第三届中博会“可持续发展城市市长”论坛刚刚结束,阿曼苏丹驻华商务处首席代表刘英仍然兴致勃勃地对武汉市市长阮成发说。
看中中部商机的不仅仅是刘英。在4月26日至28日于武汉召开的第三届中部贸易博览会,共有来自全球153国家和地区的近六万名境内外客商。其中,世界五百强企业有328家到会。此次中博会共发布招商项目10510个,有160家投资企业和287个海内外投资商与中部六省的1358个项目进行了“一对一”、“面对面”洽谈。
“这次中博会,国外及沿海有近万亿资金涌向中部,是历届中博会规模最大的一次。”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博导伍新木教授说。
6位省长争相吆喝
中博会期间最忙的人,或许是中部六省的省长们:几天来,6位省长几天来马不停蹄地奔波于武汉三镇,向中外客商吆喝本省商机,共商中部崛起大计。
“只有大开放,才能实现大发展。”湖北省省长李鸿忠说,国际资本和沿海地区产业加速向中国内陆转移,湖北产业基础较好,特别是80万吨乙烯、富士康及中芯国际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上马或建成投产,为湖北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合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河南省代省长郭庚茂表示,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第一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和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为此,河南将突出承接产业转移这条主线,选准领域,创新方式,搭好平台,优化环境,积极推动国际国内资本、产业、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落户河南,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
凭借能源资源富集的战略优势,山西省省长孟学农宣称,山西将围绕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目标,以循环经济的路径加速改造煤炭、焦炭、电力、冶金四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化学工业、建材工业的产业基础,为承接产业转移奠定坚实基础。
湖南省省长周强则说,湖南将进一步强化措施,完善政策,在多领域加强与中部各兄弟省份的合作,共同推动承接产业转移,以产业的加速崛起,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说起中部崛起,安徽省省长王三运满怀希望。“安徽居中靠东,沿江通海,是与长三角接壤最多、距离最近的省份,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已经站在扩大对外开放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前沿位置”。
“企业要发展,必须善于打破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能源、人才、技术、市场为我所用。”面对产业转移的大势,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向转移企业伸出了橄榄枝:“中部地区资源、能源、劳动力、人才优势明显,市场空间巨大,投资中部,有利于先人一步、高人一筹获取竞争的新优势。”
万亿资金力挺中部
在当日的开幕式后,湖北省共签约173个项目。其中,该省能源集团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签署投资了468亿元的大畈核电项目。
此外,一批涉及中部企业的重大项目也在仪式上签约,其中包括湖北科技投资公司与深圳中航集团合作投资30亿元的4.5代TFT-LCD项目、波兰Enea和武汉国测共同投资5亿美元的风力发电项目等。
“诺基亚、爱立信、富士康等一批消费电子业界的500强企业都已在湖北设厂,这促使我们来考察湖北市场。”索尼集团副总裁、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篠静雄先生说。他看中了中部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他认为,这里的市场,已经相当成熟。
前来参加会议的波音公司副总裁、波音(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建民说:“对航空业而言,制造业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服务和技术。一架飞机能创造250个直接的高科技就业机会,如机长、工程师等等,还能影响2500个间接的就业机会,我这次就是来了解中部在服务和技术方面的长处,为今后的合作打基础。”
在境外产业向内地转移方面,曾荫权称,为鼓励港商将生产线转移到中西部地区,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去年8月及12月带领企业界代表,先后到湖南郴州和江西赣州考察。“就以赣州为例,我已知道有超过1600家港资企业在那里设置生产线。”
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政务部长李奕贤亦有同感。李称,中国中部与沿海省份相比有好几项竞争优势,工资是其一。据李奕贤的了解,安微省和江西省平均月薪分别比广东少32%和40%。过去6年,新加坡对中部六省的投资增长30%。
西进的动力
4月26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中博会万商西进论坛上表示,商务部将在七个方面做好工作,推动产业转移,促进中部崛起。
一是扩大中部地区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范围。在确定南昌、武汉、合肥等9个中部城市作为重点承接地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承接地范围,完善配套优惠政策,带动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
二是引导外商投资中部地区;三是支持中部地区发展现代商贸流通;四是鼓励中部地区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五是支持中部地区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六是支持中部地区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七是继续支持中部地区加快培养商务人才。
此外,国家商务部还与西门子、日立、壳牌等18家跨国企业签订联合推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协议,并重点引导这些跨国企业把服务外包基地放到中部,促进中部地区外包产业发展。
同时,伍新木提醒,中部省份也可借沿海产业向中部产业转移机会,按照“两型社会”的要求,有选择性的进行招商,从而实现中部产业的结构性调整,达到提档升级功效,避免走沿海城市“污染-治理-污染”的老路。
曾荫权直言,在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向中部转移,还有不少顾忌:一是中西部地区制定的优惠政策是否有延续性。如果有清晰长远的政策,这些在沿海的港资企业就会有信心在新的地点投资。二是企业重视承接地的配套设施,特别是运输基建以及物流和环保设施,以方便产业链的整体转移。三是充足而稳定的土地、人力和水电资源亦很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