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对全国经济影响暂时、有限 个别行业受冲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全国多个省市震感明显。汶川大地震的震级和强度都超过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数万人死亡。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第一时间投入到抗震救灾当中。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呢?
对全国经济影响暂时而有限
业内研究机构普遍认为,这场巨大的人类悲剧对中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是暂时而有限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模型室主任李雪松研究员认为,汶川地震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对基础设施造成了极大破坏。但这种损失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存量的损失,而GDP反映的是经济的流量,因此虽然地震对当地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会有一定负面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对全国GDP的影响不会太大。
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发布的评估报告认为,预计汶川地震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将是有限的。就人口数量和农业产出而言,四川是一个大省,但其工业和制造业的产量在中国总量中所占的份额相对较小。四川省及重庆市的工业总产值2006年在中国仅占3.5%,2007年其出口份额仅为全国1%。此外,对于在该地区拥有生产设施的大型公司,由于在运输和生产上可能出现临时中断,其生产可能临时转移到其他省市。雷曼兄弟初步判断,地震对中国2008年第二季度GDP增长影响轻微。
著名经济字家吴敬链日前在参加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立90周年庆祝活动时表示,汶川大地震对我国经济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他说:“我们的经济体以及经济总量很大,所以这些事件的影响是有限的。”多数经济学家也基本持同样观点。他们普遍认为,汶川地震震级和波及范围虽然前所未有,但它毕竟没有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四川省占全国GDP的4%,四川省制造业产值仅占中国全部产值的2.5%,所以汶川地震破坏力与伤亡人数较大,但对全国实体经济来说,并没有“伤筋动骨”。
目前预估地震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还过早,但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虽然自然灾害对于财产的损害程度相当大,但是对于生产活动的破坏在宏观上来讲却没有那么严重。典型例子就是1995年的神户6.9级的地震。虽然地震对于日本的工业产出造成了暂时性的破坏,但是生产活动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较快地恢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