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午餐排“长龙”背后显商机,谁来做大这块“蛋糕”
午餐排“长龙”背后显商机 5月11日,临近午餐时间,一家中式快餐店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龙”。供职于某公司的袁先生说,他每天中午准点下班,到餐馆时正好赶上排队,“等个十几分钟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也纳闷,哪儿来的这么多人?”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果一家200平方米的中式快餐店每天能够接纳200人就餐,平均每人消费8元,营业额则是1600元,如果加上订制盒饭等,每天营业额有望突破万元,毛利如果在20%的话,一个店每月的利润是比较可观的。
不仅快餐店生意好,专门开展午餐配送业务的商家也忙得不亦乐乎。燕林小区竹溪酒店为某公司配送盒饭的刑老板说 ,他每天中午至少要送出去100来份盒饭,按每份5元售价计算,“对我们这种规模不大的小店来说,每天的收入也算可以了。”
据了解,现在的上班族解决午饭问题,主要有这样几种方式,一是单位的食堂,但有食堂的单位数量并不多;二是部分有条件的单位统一代订盒饭,而这种待遇也不很常见;于是,多数人的午餐都是在外打“游击战”,摆摊的盒饭、周边小吃店、各种快餐连锁、大排档等,都是上班族倾向的选择。
“如此庞大的上班族队伍,如此多元化的消费选择,为商家提供了充分的市场空间。”一家老牌中式快餐店的陈经理说,“在很多人眼里只是凑合一下的午餐,却是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
“蛋糕”难开发商家道苦衷
然而,这块“蛋糕”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这从消费者对午餐市场的评价中可见一斑。
在媒体工作的王先生说,他总结出了午餐的尴尬:外叫盒饭虽然省事,但到手时饭菜已冷;到附近饭店撮一顿,虽然味道不错,但价格也不错;如果光临周围的快餐店,往往是吃饭一刻钟,排队却花半小时。
方便、快捷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质量,上班族对午餐的这一要求为很多商家所了解,也是他们尽力追求的目标。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既要满足顾客看似简单的要求,又要让自己有利可赚,商家难以两全。
某中式快餐店的陆经理诉说了店家的苦衷。中餐的烹饪手法和菜式繁多,快餐制作其实难以达到快速的要求;消费者的口味偏差很大,快餐店不能实现口味标准化,从而牵制了新品种、新口味的推出,而这两点恰好与消费者快捷而味美的要求存在差距。因此,中式快餐店得接受顾客无序、非固定的选择,顾客流失在所难免。
倘若专做午餐配送业务,也并非易事。据一家专门从事午餐配送的公司负责人介绍,做大型营养配餐中心,成本太高。他们曾做过市场调研,发现写字楼人群每日的午餐盒饭需求量在几千份以上,但他们的办公地点太分散,如果每个点的送货达不到一定的量,投入物流成本和人工成本都不划算。如果提高售价,销量又会受到影响。顾客“价廉物美”的要求便很难实现。
市场“火”起来需要出妙招
午餐市场怎样才能火起来?怎样才能兼顾消费者和商家的共同利益?
已开有两家快餐店的吴女士说:“最关键的还是要调查市场的真正需求。”她认为作为商家,首先应该意识到,曾经“午餐只是凑合和应付”的消费观念正在逐渐被淘汰,消费者最终追求的还是午餐质量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商家要找准定位和坐标,在口味多样化、服务人性化、营养丰富化、内容差异化上下功夫,把午餐市场真正当作一个品牌来经营。
另外,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营销手段的多元化也是一个重要策略。在这方面,国内一些商家的妙招提供了借鉴经验。据了解,目前,深圳、杭州、长沙、义乌等地的大型专业快餐配送企业生意红火,快餐干净卫生,而且有严格的质量规定,营养搭配合理,深受上班族的喜爱;北京饭桶网、口碑网等网站提供了网上订餐服务,上班族只需轻点鼠标,快餐就能送到手中;上海某餐饮公司为了保证午餐的口感和质量,套餐送抵办公楼后,公司再将套餐进行现场加热,一份有荤有素、热乎乎的套餐新鲜出炉。
经验固然值得借鉴,但吴女士也提醒说:“结合城市的消费水平,打造‘物美价廉’的午餐是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