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1999年实行黄金周制度以来,“集中式”休假催生“井喷式”消费热潮。短时间内数以亿计的人员大规模流动,带来宾馆、餐饮、交通等资源的一系列短缺。人们对黄金周“爱恨交加”,在品味“难得休闲”喜悦的同时,旅途的奔波劳累也令他们望而却步。2007年,国务院对节假日安排进行了调整,“五一”7天长假改为3天小长假,增设清明、端午、中秋、元旦4个3天小长假。假日制度的调整对人们的出游产生了重要影响,引发了消费新变局。
新假期,新游法,新生活
“五一”3天假期,北京的张先生与妻女自驾车登泰山,赏日出,最后一天还体验了淳朴的山区农家乐和水库垂钓等休闲项目。“以往每年只有3个黄金周,好不容易出游一次,总是走马观花式地赶场。现在小长假多了,外出旅游有了更多选择,3天假期安排得满满当当,却没感觉到奔波劳累。”张先生对半月谈记者说。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五一”3天假期,山东省接待游客数量超过1000万余人次,旅游收入67.8亿元。其中,中短线游、近郊游、周边游成为旅游热点,长线游客数量比以往黄金周减少。
假期的分散使得居民出游变得常态化。山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鲁仁说,休闲已经成了中国人重要的生活内容,中国人现在每年大概有1/3的时间在休假,从不会休闲到盲目休闲再到学会休闲,这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同时,游客的心态越来越成熟,休闲方式多样化。山东省旅游局国内市场处处长王春生告诉记者,以往由于休闲时间少,且主要集中在黄金周,游客大多追求“到此一游”。小长假制度实施后,游客更加青睐讲究旅游节奏、心情和旅游品质的“灵活游”。
新服务,新经济,新期待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将形成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接待游客总量将达30亿人次左右。假期的调整,民众出游的常态化、多样化,为繁荣旅游业、提速假日经济提供了绝好机会。
各地旅行社迅速聚焦小长假,纷纷将中短线产品列为主打,专心做2~3天的“精品中短线”,收到了很好的市场效果。半月谈记者从山东多家旅行社获悉,今年清明、“五一”两个小长假期间,旅游业务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都增长了50%以上。
随着家庭游比重的增大,一种被称为“小包价”的旅游新方式也应运而生。这种旅游方式介于团队出游和单纯散客游之间,一般不跟团,但由旅行社购买车票和安排住宿,旅游线路和项目完全由游客自己策划。
众多小长假均衡了旅游经济热点,给餐饮、购物等相关行业带来了持续繁荣。对于餐饮业来说,“小黄金周”的含金量正在增加。他们针对普通游客推出的“满意加惊喜”活动,以及针对家庭游市场推出的“送平安福、授平安帽、照全家福照片”等亲情化服务,实现了小长假期间营业收入的快速增加。
同时,随着自驾车近郊游的人流大幅增加,郊区餐饮消费也火起来了。在济南市南部山区的各大景区,节日期间车水马龙、顾客盈门,几乎所有饭店都赚了个盆满钵满。由于假期缩短,“五一”期间没空出游的人们还选择了另一种休闲──逛街购物。
另外,小长假的增多也使游客对文化、娱乐、休闲以及社区生活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泰安市旅游局局长程明介绍,泰安市充分挖掘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在今年适时推出民俗美食之旅、祈福朝圣之旅、文化修学之旅、工农业之旅、水浒文化风情之旅等特色线路,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的线路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