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600000)与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之一国际金融公司 (IFC)签署合作协议,IFC将为浦发银行提供5亿元人民币(约7250万美元)的风险分担机制,以支持浦发银行为中国的节能减排项目提供总额达10亿元人民币(约1.45亿美元)的贷款组合。
能源和环保合作亦是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主要议题之一。据了解,这项合作将有望每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350万吨,相当于在中国每年减少行驶轿车25万辆。
开发能效融资产业
该风险分担协议是在IFC中国节能减排融资项目 (下称“CHUEE项目”)二期框架下签署的,所谓风险分担机制是指对于加入能效融资贷款组合的所有贷款,由IFC承担该部分损失。
浦发银行是CHUEE项目下国内继兴业银行和北京银行之后第三家合作银行,也是IFC第一家之前没有任何业务往来也没有投资关系的合作者。
“我们以前的业务往往局限在有投资关系的银行。”IFC高级项目官员、中国能效融资项目经理徐秋文表示。IFC在兴业银行和北京银行中均持有一定的股份。
IFC中蒙区首席代表MichaelIpson昨日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是IFC的业务重点。我们将通过开展培训、技术援助和融资来支持节能减排项目。”
浦发银行投资银行总部副总经理谢伟表示,这项合作有助于减轻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负担,有利于学习先进的能效发展方法并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他称,在目前信贷紧缩的条件下,浦发将这10亿元额度单列,并不包含在切分给各分行的额度之中,同时在相关考核上也做出特殊规定,以激励分行在相关贷款的投放。
对于项目风险,徐秋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就目前状态而言,合作银行对于能效贷款都采用了有效的信用征集手段。项目的目标必须是那些既有节能减排潜力同时又能符合银行筛选政策和准入门槛的企业。
徐秋文表示:“事实上,我们并不认为这些项的风险会和其他的贷款有多大的差别。而且就目前而言,我们还尚未发现任何一笔贷款出现问题或者逾期。”
能效贷款帮企业降低费用
CHUEE项目是IFC应中国财政部的要求进行设计,2006年由IFC、全球环境基金、芬兰和挪威政府共同出资设立,是一个新型的基于市场化运作的解决方案,目的是通过建立一个可持续的融资机制,为节能、清洁能源和减排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IFC既是一家发展机构,也是一家商业机构。“我们创建的融资模式已经证实,在中国各行各业的能效融资领域存在着可观的商机。”MichaelIpson表示,一般贷款是通过提高企业收入进行还贷,而能效贷款是通过帮助企业降低费用,从节省的费用中还贷。
徐秋文表示,由于节能减排产业牵扯到很多技术难题,商业银行必须评价其风险和技术成熟度,但对于银行而言,在判断一些新的节能服务模式的经营的可行性、项目的技术可行性方面并不成熟,这都需要外在的援助,而IFC在这方面优势和经验明显。
IFC的能效融资其实早在1997年即开始在东欧推广,2006年进入中国。IFC通过给合作银行提供风险分担机制、为市场营销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援助,能够使得客户和能源最终用户得到所需贷款、节能的项目服务以及技术援助。
截至2007年12月,CHUEE项目共37笔,总额达6.45亿元的贷款获批。CHUEE项目在六年的执行期内目标是完成50~100亿元的能效项目融资,并在2010年前实现每年2000万吨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减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