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丽出生在市郊的七宝古镇,幼年时家里还有农地,爷爷奶奶侍弄着土地,一年四季地里生长出不同的蔬菜,供自家食用。杨华丽对此至今印像深刻,对农村和土地也保持着天然的亲近感。从大专开始学习园艺,本科学习植物学,留学法国进一步深造研究,这名“80后”的女孩对农业的兴趣与日俱增。于是,跳出“农门”的小姑娘,又最终回到了田间。
杨华丽带我去看她公司位于浦江镇的农业基地。车子从八车道的浦星公路,到两车道的沿浦公路,再到田间甬道贤农路,车子一头扎进广袤田野的怀里,欢快地奔驰着。杨华丽一路驾轻就熟,到了蔬菜生产基地,迎接我们到来的,是拂面的清风,雀儿的鸣叫,小桥,流水,宽阔的草地。和多数女孩喜欢都市的繁华不同,杨华丽说,她特别喜欢往郊区跑,一嗅到清新的空气,一看到满路的绿色,就特别高兴。
这名1981年出生的女孩,毕业后工作一年多就成长为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上海城市食品配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挑起了负责公司农业生产的大梁。她在市区的康定路配备有办公室,但极少去,大部分的时间,她往来于公司位于郊区浦江镇、华漕、马桥等地的生产基地。
下车时,看着车身上遍布的泥水痕迹,杨华丽略带歉意地解释说,“一天到晚跑基地,容易脏。”其实,她向我表示歉意的,并不止这一次。之前乘坐她的车子时,打开车门上车后我险些滑跤,低头看才发现车厢里杂乱地躺着五六个空饮料瓶。“不好意思,下基地,喝水特多,喝完了随手就扔在车上,还没来得及整理。”
这是一个朴实、自然、直爽的女孩子。处在最为爱美的年龄,但穿着十分朴素;虽然是留洋的女硕士,但和地里劳作的农民没有一丝隔膜;精通英、法两门外语,但却在田间地头干得津津有味。
【愿景】
让农民少些辛苦
“我很惊讶,务农也可以是一项高贵的职业。”在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学习园艺期间,杨华丽被派往法国交流。尽管语言还不熟练,尽管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但却完完全全颠覆了她对农业的认识。那里的农庄,很整齐,两三个人,管理着一二百亩土地,工作人员都很年轻,学历高。凭借着机械化操作,他们的工作并不忙碌。“在新闻里会看到法国工人时不时地罢工,一会儿是铁路司机,一会儿是工厂工人。但你肯定很少听说法国农场工人罢工,对吧?”杨华丽自问自答继续说道:“因为他们的工作不算辛苦,符合法国人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生活理念,这是一项体面的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