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观察→新闻
    


刘晓人与F4:浙商创投悲剧


cye.com.cn 时间:2009-8-8 23:49:01 来源:创业家 作者: 我来说两句

  创投大跃进:浙商的新一轮泡沫

  辛苦赚钱的浙商争先恐后投身创业投资的大跃进中。最土的钱以最洋的名头做着几十年来未变的拆借生意

  文|《创业家》记者何宽

  在德清县,一个颇为流行的说法是:刘晓人案让当地的经济倒退5〜10年,这里的大小老板们几乎全体沦陷于刘的集资诈骗案中。然而,在职业的创投人士看来,这起悲剧的发生在意料之内、情理之 中。

  早在“刘晓人案”之前,全民创投的浪潮已在浙江掀起,浙商们把创投公司看成是最时髦、最便捷的创富工具。2006年以来的高峰时期,浙江平均每个县兴起近百家投资公司,仅在杭州注册的就有800余家。杭州最豪华的写字楼——公元大厦成了创投公司最密集的集散地,浙商领袖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联合其他11家知名浙江民企成立了浙商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几十年来赚辛苦钱的浙商在创投浪潮中跃进。

  在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的印象里,浙商做投资的风潮始于2006年下半年。那时,股市开始上扬,不断有新经济公司在海内外IPO。“起初,做PE(私募股权投资)投资的特别多,后来又兴起做风险投资。”汪力成说。近两三年,不断有人来找他,想一起看项目、找项目,至少有3拨人曾提出和他一起成立投资公司。

  是什么激发了浙江商人们的投资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浙江变异了的投资产业链上,链接LP(有限合伙人)与GP(一般合伙人,基金管理者)的是以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新经济标杆和雅戈尔(14.59,-0.17,-1.15%)创始人李如成做pre-IPO的创富神话。浙商们津津乐道,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让其投资方软银获得高达71倍的投资回报;2007年,宁波服装大佬李如成通过参股中信证券(34.96,-0.05,-0.14%)、广博股份和宁波银行(13.31,-0.41,-2.99%)等,获得股权投资回报170多亿 元。

  在浙江,这样的情况很常见:一两家企业作为发起人,拉另外几个企业加入,每家拿出几千万元成立一个人民币基金,请一个团队来做企业上市前的股权投资或风险投资。“他们大多是做服装、五金、贸易等传统产业出身,有丰富的创业经验,财富积累比较早,但做得很辛苦,厌倦了用最传统的方式赚最辛苦的钱。尤其去年的金融危机对他们打击很大,他们很多人想卖掉工厂,转型做投资、做LP(有限合伙人)。”诺亚财富管理中心总裁汪静波说。2008年,诺亚财富帮助红杉资本募集人民币基金10亿元,汪静波对浙江本土LP有着印象深刻的群体印象。

  两年前,温州成立了浙江省第一个人民币基金,募集资金9亿元。但这个基金没能顺利运作下去,很快被清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LP把这只基金看成是自己投资的一个公司,把自己看成是公司股东。基金每投资一个项目都要由LP共同来判断,LP成了投资经营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导致GP没有运作空间,最终退出。

  一个基金从募集到封闭运作,基本的游戏规则是:LP把资金委托给个人或者机构,定好周期、回报以及分配机制后,不能过多干涉委托平台的投资行为。但是这个游戏规则在浙江有些水土不服。“很多浙江本土LP都要随时了解GP的一举一动,关注每一个项目细微的进展情况,甚至要对每个投资决策发表自身的意见。”任强(匿名)说,他是浙江某创投机构的资深合伙人,做投资之前,曾在IT行业摸爬滚打了13年。他的感触是,IT圈浮躁,浙江的创投圈更浮躁。“浙江企业主转型做LP,却没有一个职业的LP心态。他们更相信自己的直觉和过去创业的经验。”任强说。

  LP强势干预,GP只能迁就妥协,而且活跃在浙江的GP与LP一样,大多不够专业,半路出家。“很多GP,表面上有经验,其实并没有。他们有的来自证券公司里的投行部,有的是一些基金经理。他们顶多算票友,过去的经验和管理一笔基金是两回事。”中科企业家学院执行院长潘强龙说,他的学生中有不少人转型做投资。一次,一个学员对他讲,我请到一个很职业的GP,他原来是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副总,对怎么把一个企业做上市很有经验。还有的本土LP,因为请不到职业的GP,干脆让原公司里的财务人员负责操作,自己上阵去找项目,看项目,扮演半个GP。

  “把自己偶然的成功当作规律,把胆大当作智慧,以短期逐利的心态从事创业投资。这是浙江创投圈普遍存在的问题。”潘强龙说。  

  刘晓人入狱前有着民间创投第一人和“天使大哥”等称号,事实上他在做的,仍然是拆东墙补西墙的高息拆借生意。刘晓人不是个案,而是一个群像的写照。近年来,许多继续活跃在浙江的所谓创业投资机构,其所从事的与几十年来浙江地下金融业有着高度关联。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浙江民营企业发达,金融服务跟不上,开始流行“抬会”。其模式是:若干人组成一个会,以经济上的相互扶助为主要目的,聚拢各自的资金,会员们轮流使用,用的人支付利息,不用的人吃进利息。当时,“抬会”里集资的主要用途是投资工厂、办实业,由此催生出一大批早期的浙江制造业企业。80年代末,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大量“抬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由此导致浙江大批企业破产倒闭。

  90年代中期以后,地下钱庄成为“抬会”的变身,其存在形式主要是:典当、担保,从事资金的高利拆借。在这一轮里,资金的风向从实业转向了房地产,破坏性的创新无处不在:拍卖到一块土地,拿到土地证,先不付钱,拿土地证到银行贷款,然后拿贷款支付土地费用,接着利用地下钱庄的通道来集资建房。这一轮一直持续了十多年。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仍然有浙商因短贷长投,倒在资金链断裂的血泊中。

  “一直活跃的地下钱庄到了21世纪又有了新名头,做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但资金的来源是一样的,出资人的心态和他们过去做抬会、做担保时一样,是做短期拆借的心态。而资金听上去有了新去处,不投工厂、房地产,而是投新经济、新模式,但实际上很多钱被不规范的LP拿去做高利贷的生意。”潘强龙说。

  刘晓人案也许会让浙商投资互联网的热潮有所降温,但创投浪潮并未褪去,下一轮投资泡沫正在兴起。新能源已经成为浙商鏖战的战场。从这一轮到下一轮,你方唱罢我登场。接力棒在不同的主角中传递,不变的是涌动的泡沫。

    解析民间创投瓶颈

   文|由Chinaventure独家提供

  近期,德厚资本执行合伙人黄浩、红鼎创投董事长刘晓人相继因非法集资、集资诈骗被查处,民间资本涉足创投行业所出现的问题引发业界探讨。

  一、LP、GP角色模糊

  2006〜2007年创投行业进入“大跃进”时期,高收益吸引大量缺乏投资经验的民间资本介入其中,纷纷成立机构以图获利。以民间资本异常活跃的杭州市为例,2006年以前成立的创投公司只有浙大创投等6家,如今已飙升至21家,其中不乏红鼎创投等民间资本中资机构。

  2008年投资市场急转直下,创投行业高速发展背后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盲目跟风、欠缺经验等使得民间资本中资机构发展遭遇瓶颈。例如,由于民间资本中资机构LP多为民营企业,对于行业判断力独到,难免在投资过程中对GP加以控制,使得GP丧失独立性。再如,创投行业惯例为设定优先回报,而部分民间资本中资机构对其LP设定承诺收益违反了行业的基本原则。投资策略设定不合理是民间资本中资机构各种问题的根源。民间资本的短期逐利心态,违反了创投行业长期投资的原则,出现各种发展瓶颈在所难免。

  二、高位进入热点行业

  降低投资回报率

  行业进入时机直接决定投资回报率,民间资本中资机构由于缺乏投资时机判断经验,难免错过最佳进入时机。

  以环保节能行业为例,2006年政府颁布的“十一五规划”中,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并出台税收方面的各种优惠政策以刺激行业发展。经验丰富的外资机构充分把握住环保节能行业崛起的势头,于2006年以较低的市盈率进入该行业,并成功退出获得较高的收益。例如IFC在2006年初投资伊普国际,并于年底成功退出,内部收益率超过600%。

  相比外资机构,民间资本中资机构大规模介入环保节能行业始于2007年,其时已经是行业投资的最高峰,其投资市盈率之高不言而喻,投资成本过高必将降低其投资回报率。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4页  1  2  3  4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BTV13日节目录制观众报名 ·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创业网寻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80后创富论坛共创未来30年
·创业网向网友征集网站建议 ·北京新闻广播9月24日节目
·金口财总裁演说行销特训营 ·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
·七彩公司招募大学生创业者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