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财年,越南生产了37%的耐克运动鞋,份额跃居第一,结束了中国连续10年的老大位置。越南取代中国成为耐克鞋最大的生产基地是喜是忧呢?
耐克的运动鞋都是外包生产的。据耐克公司网站的介绍,运动鞋对劳动力成本是比较敏感的,企业必须把劳动力成本控制在24%以内,才能有竞争力。按照这一成本控制原则,在过去的30多年里,耐克的生产基地一直在顺应各地成本的变化,不断进行迁移。
耐克公司网站介绍,最早耐克的工厂设在日本,随着日本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日元的升值,生产基地移到了韩国和中国台湾。后来韩国和台湾的成本上来了,耐克开始把生产基地迁至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同时调研未来的长期的生产基地在哪里,在比较中国和印度之后,选择了中国。
1981年,耐克开始在中国生产运动鞋。接下来的30年里,中国很快成为耐克运动鞋的最大生产国,直到2010年被越南超过。
中国制造的成本在不断上升,但部分代工转移对就业影响有限
随着中国制造业人工成本等的上升,代工业务向劳动力价格更便宜的国家(包括越南)转移似乎再正常不过。据国外媒体报道,近年来,越南正以免税、廉价土地和更廉价的劳动力等优惠条件吸引鞋、服装及计算机芯片的制造商。越南工人每个月的平均工资在50至60美元,只有中国沿海制造业中心的一半左右。越南的吸引力如此之大,甚至连中国企业都开始迁往越南。
耐克公司历年的年报数据显示,2001年时,中国生产了其40%的鞋,在各国排名第一,而越南只占到13%的份额;到了2005年,中国的份额降至36%,还是排第一,越南升到26%,排第二;在2009年,中国和越南并列第一,都是36%;到了2010年,越南超过了中国,占37%,中国退居第二,占34%。
不过,从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出,耐克代工业务仅仅是部分向越南转移,中国仍旧占据34%的比例。特别是在中国“用工荒”愈演愈烈的当下,这种廉价代工业务的部分外移对国内就业影响有限。
给耐克鞋做代工只能赚取微薄利润,“血汗工厂”模式不可持续
给耐克等国际品牌做代工,中国企业通常只能赚取微薄利润
耐克为业内称道的是其“轻资产运营”的模式,就是将产品制造和零售分销业务外包(OEM),自身则集中于设计开发和市场推广等业务。这种“轻资产运营”模式可以降低公司资本投入,特别是生产领域内大量固定资产投入,以此提高资本回报率。在这种“轻资产运营”模式下,即便是中国本土的代工企业,能从耐克鞋生产中获取的利润也相当有限。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一双在美国零售价100美元的耐克鞋的材料费只有15.67美元,在中国的工厂出厂价也只有24.71美元,其中包括2.58美元的直接劳动力成本、4.56美元的管理费用和1.9美元左右的工厂利润。当这双出厂价24.71美元的耐克鞋运到美国时,耐克公司将这双鞋的批发价定为52.03美元,当这双鞋到达消费者手里的时候,价格已经高达100美元。
据测算,在这个价值链中,耐克鞋的品牌溢价和销售渠道的成本和收益占到了总价格的70%,而中国生产耐克鞋的工厂的价值增值(包括直接劳动力成本、管理费用和工厂利润)加起来所占的比例也不过9%左右。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