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广告就是可以让用户在来到一家餐馆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微博中已经刷出了这家餐馆的优惠信息甚至招牌菜式的介绍之类的微博内容,而这个优惠信息或者招牌菜式介绍之类的内容,就是微博平台的社交网络广告,这个广告对用户有用的同时,还可以对微博平台产生价值。”新浪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刘奇在和南方日报记者聊到社交网络广告时,认为社交网络广告是微博平台值得学习和发展的一种商业模式。“和传统的通栏广告模式相比,社交网络广告还有很大的空间,因为传统通栏式的广告投放的空间和效果都有限,但是社交网络广告相当于为每个用户提供一个个人主页的投放平台,其空间是巨大的。”
新浪微博的社交网络广告计划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腾讯的开放平台则已经嗅到了其中的无限商机。“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在未来撬动日交易额过亿的收入。”腾讯高级副总裁汤道生认为通过社交网络广告可以为腾讯打通各个产品间的流量,从而带来整体质的提升。而据南方日报从人人网内部人士获悉,人人网的销售部门也已经推出了“精准营销产品”,一种“可以精确定向到指定人群,并按效果付费的网络推广方式,按照给企业带来的潜在客户的访问数量计费”的“自助广告”模式已经开始向广告主推介。
“社交网络广告”,惠民还是扰民?
“当达到用户需求,和用户切合度足够高的时候,社交网络广告对于用户而言就算是一个有用的信息。但是如果对用户的需求不吻合,那就可能成为垃圾广告,存在‘扰民’的嫌疑。” 国内某广告公司负责社交网络投放的陈先锋经理认为,社交网络广告的精准度直接决定了其到底是“信息”还是“广告”,“在社交网络中,信息和广告的差别是巨大的,有用的信息会让用户获得好的体验,同时对信息内容也会认同并达到广告主的目的。但是如果被用户定义为纯粹的‘广告’,一方面会使用户粘度下降,另外一方面还会对广告主造成负面的影响。” 陈先锋承认,目前广告主对于社交网络广告的投放,还是处于很初级的阶段。“一般就是花钱让微博‘大号’(微博粉丝较多的账户)进行转发,投放上比较‘粗放’,效果也难以衡量。”
行业内普遍认为,影响社交网络投放精准度的最主要因素,是来自对用户数据的挖掘的准确度。“Facebook集中了用户多年以来的用户行为,对用户的理解,上面的关系链大概是1000亿条,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数字。” 郑志昊认为足够大的数据采集量是社交平台提高数据挖掘的优势。“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QQ空间、朋友网已分别累积起5.52亿和2.02亿月活跃账户,以及多样的用户行为,通过分析这些海量数据,能按兴趣、行为、性格等特征将用户进行精确分类,实现广告的精准匹配。”
在国外获得成功的Facebook已经成为国内社交网络平台竞相学习的对象,但是Facebook已经遇到在社交网络广告方面的麻烦:因为Facebook和其它网络广告服务商通过多种方式追踪用户的在线行为,即使是匿名追踪信息,但这样的行为仍被许多监管机构视为侵犯用户隐私。欧盟最近要求网站收集用户信息必须向用户发出通知,这已经让国外的广告界很不安。
作为一名广告从业者,陈先锋认为国内的市场环境还是很宽松的,“国内关于用户私隐的监管和法律法规还处于空白,无论是新浪还是腾讯、或者搜狐还是网易,它们的社交平台到底有没有追踪用户信息,都没有权威的说法。”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