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特许经营法律法规中的“信息披露”主要指的是特许人的信息披露,而非加盟商的信息披露,所以,人们在社会上经常看到的、听到的特许经营欺诈故事中的欺诈者就多是特许人这个被人们“认为”是特许经营关系里的“强势”方,而加盟商则多以“弱势”的形象出现。 然而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真实的情况是,在特许经营中的欺诈有很多,既有特许人(尤其是那些假特许人)对加盟商的欺诈,也有加盟商对特许人的欺诈。 规范特许关系 首先,为了特许经营关系中的更公平。不能一碰到欺诈,立刻就去揪特许人的毛病,而应该客观地分析,有可能是加盟商在欺诈特许人。其次,保护特许人的合法利益。对于以各种手段侵害特许人合法利益的加盟商,也应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特许人的合法利益。 加盟商的欺诈手法 要想防止和打击加盟商对特许人的欺诈,首先必须了解常见的加盟商对于特许人的欺诈手法都有哪些。一般而言,加盟商常采取如下方式对特许人实施欺诈: 加盟商在特许人规定的区域、店数之外私自开店。既然加盟了,就要遵守特许人的区域、开店数量约定。否则,加盟商的超越特许授权范围外的做法,必然会打乱和损害特许人的事业发展规划,对Cye特许人、对特许体系中的其他加盟商都是非常不利的;把加盟作为偷艺、自己单干的跳板,这样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如果稍微留心,人们就会发现,许多同行业中的不同品牌企业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许多品牌的竞争者本来就是该品牌的一个加盟商。 泄露特许人的商业秘密 做假账,逃避缴费义务。对于按销售额或利润等的一定比例而非固定值来收取权益金或广告基金的特许人而言,欺诈性的加盟商常常会做假账,以减少应向特许人缴纳的相应的特许经营费用;在加盟终止后,继续使用具有特许人标志的物品、技术;对于看得见的东西,特许人易于发现和制止,并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像技术之类看不见的东西,加盟商即使使用,特许人有时也很无奈,因为没有明显的“赃物”或证据。所以这种对于“隐性”资源的欺诈,常常是防不胜防的。 违反特许人的统一化规定。比如私自提供非特许人体系内规定的产品或服务,私自改变价格,私自改变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私自从非指定供应商处进货等。这些都会对特许人的品牌有巨大的损害。 特许人为加盟商的过错埋单。在实际生活中,不但特许人会卷钱“失踪”,加盟商同样会玩“失踪”。2005年5月,沈阳一家药店的加盟商突然失踪,闻讯而来的几十名供货商要债无门,便将“矛头”直指其连锁总部,令总部措手不及,最终总部不得不为几十万元的货款“埋单”。 上述的几个例子只是在加盟商欺诈中比较常见的,而事实上的加盟商对特许人的欺诈方式还多的是,花样和招式也会层出不穷。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