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京东以这样的方式提供服务,对供应商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因为,目前大家电业务本身利润很薄,加上融资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数家电企业已经处于盈亏边缘,那么,家电生产企业就难免会受到商家的“逼宫”,要求家电生产企业让利。对家电生产企业来说,显然是不愿意的。自然而然,他们对发动战争的商家会产生不满情绪。不是已经有家电生产企业和供应商表示,刘强东此举是“胡搞”吗?
毫无疑问,苏宁和国美应战,也是一种错误,他们高估了京东的实力,也高估了京东与供应商的关系。从而,使这场最混乱、最无聊的商战发生。好在参战的几个商家都是不守信用的,没有使商战持续下去。不然,真的难以收拾。倒是商场留下的问题,需要有关方面展开深入的调查后,给予严厉的处罚。
事实上,在过去的若干年内,类似于“电商战”这样的“价格战”并不少见,譬如十多年前的普通家电之战,就打得遍地尸体、血雨腥风。最终的结果,没有一个赢。就算能够勉强活下来,也是遍体鳞伤,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类似问题,不仅在商场,在生产企业之间也是如此。如风电、太阳能行业,造船业等,几乎都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8成以上的企业面临破产倒闭。
从“电商战”这场疯子引起、傻子接荐的对决中,我们不得不说,中国企业真的还很不成熟、很不懂得市场规律、很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很不懂得如何共同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事实上,良好的竞争环境,无论对生产企业还是对商贸企业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相反,则只会伤害企业的利益,对消费者也是近利远害。
都说中国企业做不大做不强做不优,更做不长,最核心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企业只要稍稍有了一点业绩、有了一些成就、有了一些市场占有率,就开始头脑发热、老子天下第一了,就想瞎折腾一番了。结果,自然是把企业推向绝境。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百年老店”不多、国际知名品牌不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机制还不完善、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就象“电商战”一样,违不违规,都没有十分严厉的支持和惩戒措施。就算知道企业违法,处罚措施也是隔靴搔痒,难以对违规企业产生痛感,对其他企业产生震动。
也正因为如此,就给了外国企业更多可钻的空子、可运作的空间。如最近两年以来外国奶粉对中国市场的占领,说到底不也是国内奶企只讲规模和数量,不讲质量和效益的扩张方式造成的吗?
所以,“电商战”的本质就是盲目、冒进、冲动和不成熟,就是时刻怀揣一颗赌徒之心,而不是市场之胸。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规范市场行为、理顺市场关系、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机制、加大对各种违规行为的惩罚和处理,且必须罚得干脆、罚得严厉、罚得让任何企业都不敢用违规去牟取个体利益。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