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地方产业
事实上,山西煤改之后的煤老板们的脚步却从未停歇,他们正以另一种姿态转战各地和诸多行业。据了解,煤老板们所从事的行业可谓“百花齐放”,有到外省继续做煤炭生意的,有从事教育产业的,有开发旅游资源的,也有投资农业的……就连小额贷款公司也有煤老板的身影,一些煤老板甚至继承起乔致庸“汇通天下”的梦想,利用开设小额贷款公司进入金融界。
早在2008年,由山西平遥县的煤老板创设的蔚联昇小额贷款公司、银昌泰小额贷款公司就挂牌成立。如今,山西省境内的小额贷款公司已有近百家,注册资本金近百亿元。
而山西省小额贷款公司的门槛并不低,在贷款投向和资本监管方面都有明确限制。这些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大多投向“三农”和中小企业。而这个高门槛的设置,也许就有考虑在小额贷款公司背后,是山西省数千亿元的民间资本。
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很多煤老板选择了山西本地的优势产业,白酒行业尤其受到关注。
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基建工程已完成85%,基本具备投产条件,年底将正式出酒。该发展区主体工程年产10万吨白酒。2010年9月开工建设的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是以汾酒集团为龙头,以做强做大汾酒等杏花村酒业为目标,被誉为吕梁的“一号”工程。其实,该工程就是由30多名煤老板共同出资50亿元建设的。这30多位煤老板中,大多来自汾阳和周边地区孝义、介休、吕梁等地。
“山西汾酒与煤炭领域的闲散资金结合,是个双赢的结果。”吕梁市一官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样做既可以为煤老板转型提供平台和项目,也能为山西名酒的发展和壮大提供支持。对煤老板来说,借助汾酒和杏花村品牌比较容易获得较大的收益。”
后煤老板时代
“媒体总是爱透过一面看人,煤老板因此被妖魔化。其实世上哪有妖魔,只有犯错、改过、接着犯错的凡人,包括煤老板。”老五在《煤老板自述三十年》中如是说。
在山西,有两个并存的概念,一个是晋商,另一个是煤老板。想到晋商,人们会想到走西口,总会想到电视剧《乔家大院》;说到煤老板,则带了很多灰暗的色彩,人们联系到一夜暴富,然后就是炫富、斗富,甚至许多不法的勾当也和他们联系到一起。
山西煤老板给世人留下只知道挖煤、没有文化、不懂高科技的印象,然而,如今山西的煤老板们已开始四处出击,在汽车、金融等多个领域崭露头角。曾经的煤老板,正在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这群资源行业的商人们正在以另外一种形式集体进入一个“后煤老板”时代,成为新晋商。
“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最早在五代十国时,三晋之地就有规模化的商品长途贩运,尤其是从明朝初年一直到清朝末年,晋商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经营范围十分广泛,称雄商界五百年的辉煌。曾被冠以“中国第一商帮”之誉,并与犹太商人、威尼斯商人并称为世界三大商帮。
“转型是必须的,煤老板本身就是经济转型中出现的“怪胎”。即使山西没有煤炭资源整合,山西的煤老板迟早也会面临着这一天。”李锦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近年来,山西政商两界都努力将人们视野中的“煤老板”,改变成“新晋商”。在8月20日举行的首届世界晋商大会上,“新晋商”更是被放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加以展现。
其实,很多山西民营企业家在做着同昔日晋商一样慷慨义捐、斥资办学的善举。
据山西省工商联统计,近5年来,全省民营企业社会公益事业捐助100亿元。以潞宝集团为例,其每年拿出利润的20%用于帮助弱势群体、扶贫助残、助学帮教和新农村建设。
“山西煤老板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意味着新一代晋商的崛起和新生。”山西信友集团董事长刘芳亮在首届世界晋商大会发言中称。
此前,时任山西省省长袁纯清曾表示:“煤老板”是山西一个现实的现象,以后也会成为山西的历史现象。“煤老板”的存在表明了山西的一个优势,说明山西的民间资本比较丰富……
也许有一天,人们再提起“晋商”时,会说曾经有一批煤老板,后来成了新晋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