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鞋网:“线王”的影响力
淘鞋网董事长王冬竹有一个外号叫“缝纫线王”。在淘鞋网创立之前,王冬竹是敦煌线业的总经理。这段工作经历不但让他收获了“线王”的称号,更为淘鞋网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线王究竟给淘鞋网带来了哪些便利?
王冬竹向我们举例说,当时他买房子时误打误撞跟安踏集团董事长丁志忠买到了同一个小区。当时淘鞋如果要拿几百双安踏的鞋子,丁志忠肯定会直接送给他。王冬竹说,“如果淘鞋做得好,时机成熟以后再去跟安踏谈,不管哪方面,比如说账期,如果我要三个月,肯定没问题。”
敦煌线业是安踏的供应商。安踏每年采购的涤纶线超过千万,欠账也有好几百万。王冬竹甚至笑称,大家都可以以货易货,资金都不成问题。
在福建省,像安踏这样的鞋服类企业,90%以上都与敦煌线业有业务往来。王冬竹与他们大都有超过二十年的合作经历,部分老板也是与他私交甚好的朋友,甚至是拐角亲戚。在闽南这样一个注重圈子文化的地区,这种长年累月建立起来的信任是无价之宝。
2010年11月,淘鞋网获得了七匹狼创投等三家公司联合投资5000万元。当时七匹狼投资的一项条件就是要由王冬竹继续负责淘鞋网,他们只认这个人。
由此可见线王影响力。
敦煌线业的资源还为王冬竹提供了另外一个维度去感受中国鞋服行业的温度。因为线业是鞋服行业的上游产业,从鞋服企业的用线量就能看出下游市场的景气度。王冬竹说,今年年初的时候,他发现几家大型运动服饰企业的用线量大幅下滑,他很敏锐地感受到消费市场可能转冷。于是,他降低了原先制定的采购量。事后证明,这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策。而今年初加大了订货量的几家鞋类电商现在可能不得不面对库存的压力。
王冬竹投资电子商务是因为他认为电子商务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它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他最看重的则是电子商务的快。“温州动车事件可以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全国,这在以前的社会是无法想象的。”
确定了要做电子商务,而且手握丰富的资源,接下来就是怎么做的问题。
王冬竹说,他很早就已经想得很清楚了,淘鞋网不具备快速冲刺IPO的条件,所以必须以盈利为目的,不然规模越大,亏得越多。
对运动鞋来说,要冲规模也很简单,拿下Nike、Adidas就成功了一半。但经营这两个品牌的产品不赚钱,所以淘鞋网的重心一直没有放在它们身上。
至于电子商务的竞争环境,王冬竹表示他早有预计。他以敦煌线业打比方,“拉链像YKK、SBS至少还可以放一个LOGO,但涤纶线连印LOGO的地方都没有,可我们还是把它给做起来了。”
王冬竹说自己还是非常舍得投资的,但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收获。目前的电商环境让他看不到什么时候能收获,所以他将投资的重点放在了团队和系统上。淘鞋网花重金打造了自己的ERP系统,它的库存管理能够精确到SKU下面的单件商品,商品的库龄、货位都能被准确地查到。
而在规模扩张方面的投资,淘鞋网则显得格外“另类”。
如前所述,淘鞋网一直没有在国际一线品牌方面花太多心思,因为不赚钱。百丽停止与淘鞋网的合作,王冬竹也没感受到太多的失落,因为与百丽的合作本来入不敷出。淘鞋网在天猫上除了参加聚划算一类的活动以外也基本不做推广,原因同样是该平台很难赚钱。
此外,淘鞋网还针对淘宝上面的一些小卖家开展小额批发业务。虽然这部分业务还是不赚钱,但它能帮淘鞋网跑量,从而提高淘鞋面对品牌商的话语权。
淘鞋网正在尝试与品牌商开展深度定制。去年底,淘鞋网与特步合作,在网上推出了由韩庚代言的“步步庚心”专款定制潮,取得的效果不错。目前,淘鞋网正在与其他品牌推广这种合作模式。这即是淘鞋网一直大力提倡的价值战。
与深度定制类似,淘鞋网也在寻求品牌的力量去做一些推广。王冬竹说,一个平台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联合许多品牌共同去做营销,才会事半功倍。
在有意压缩掉这么多不赚钱的业务以后,淘鞋终于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盈亏平衡。若有盈利,淘鞋会把这些钱投入到推广中去。毕竟,只要不是亏损,规模终究是越大越好。
王冬竹在电商领域曾错过了很多机会。在投资淘鞋网以前,王冬竹曾与好乐买李树斌谈过投资。后因沟通不畅,未能在股权上达成一致。创立淘鞋网以后,王冬竹也曾想捆绑淘宝,争取淘宝投资,但被名鞋库抢了先。
在与我们的交流过程中,王冬竹曾多次提起“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淘鞋网目前的选择,或许就是“潜伏”吧。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