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你印象最深刻的移动应用是?
微信、陌陌、唱吧……投资人创业者们的回答高度趋同。
——那让你印象深刻的失败有哪些呢?
……(想不起来、不愿说)
幸福的家庭与记忆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在商界,最不幸的,是那些都没人能记得起的消亡与失败。
从2009年起步、经过2010、2011年的两年爆发,移动互联网创业的“纯真年代”在2012年趋于结束,或将进入新一阶段。新阶段的特征是:1、中国智能机用户进入3亿数量级,这不单单意味着量的增长,用户结构也在发生变化。2、纯工具型应用的吸引力将不会太大,对新工具来说,各类工具的“坑”被占得差不多了,机会有限;对老工具而言,应用则面临社区化、云端化转型需求。3、巨头发力对创新创业公司会形成极大压力,正如蔡文胜在微博上所说:“微信的普及和使用频率之高,会让现在50%以上的APP应用变得没有存在价值,整个移动互联网应用进入重新布局阶段。”
哪些应用死在新阶段到来之前?它们的败因带有哪些第一阶段的特征色彩?对幸存者有什么启示?上方网每年都会发布一张中国手机软件TOP50强,我们从2010年的这张名单里,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已然跌落的选手,略做回顾与剖析。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死”或“消亡”,不一定特指公司清盘、产品停止更新,还包括产品与模式已然走进死胡同。
手机大头
死于:牢固的WAP印记,集成类应用的墓志铭
手机大头,可以算是是国内最早的手机应用之一,在塞班时代便积累了千万用户,其母公司大头无线更是曾入围《红鲱鱼》2008年亚洲百强企业候选名单。在那个应用匮乏的塞班时代,手机大头集成了新闻、视频、音乐、读书等各类应用,可以说是手机娱乐一应俱全, 但由于承载的内容太多,用户体验有所下降,UI也一直停留在了WAP级的水平之上。
手机大头在2011年安卓、iOs潮来临之时,也曾对自己做出一些改变,但3G时代所带来的的不仅是系统上的更新,更是用户需求的变革。随着APP功能的逐步垂直化和精细化,传统的多功能集成型APP不仅在体验上有所欠缺,在内容上亦无法提供更专业和丰富的储备,随之而来的自然是软件的消亡。
在2011年初获奖后,手机大头最后更新停留在了2011年7月22日的V8.1.0版本之上,在下载留言版中还可以看到诸如“希望大头能够重现塞班时代的大头”的话语。
手机飞信
死于:封闭与运营商思维
也许让一个仍拥有9000万左右活跃用户的软件,出现在消亡名单中有些说不过去。但一款软件,需要的不仅是现实的丰满,更需要的是未来的充足的想象空间,否则只会落得一个类网景的下场。
时至今日,这个曾经飞研发5年并烧掉的30亿银子的即时通信软件,与排名第一的腾讯QQ相比,覆盖用户不足后者五分之一,月均使用时间不足后者的四十五分之一。
究其原因,中移动的封闭气质与运营商思维,使得飞信错失了成为另一款QQ或者微信的机会。它对产品与功能的思考出发点,基本上皆出于怎么为“运营商老大”去吸引、盘活更多用户,而不是创造一款跨运营商平台的、能吸引大批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产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3G制式的开启,飞信被淘汰在所难免——还不用说央企体制下的低效。
事实上,当市场还没有放弃飞信的时候,它已被同室操戈。中国移动于2011年9月28日发布的新产品“飞聊”,这是一款在功能上直接凌驾于“飞信”的基础上的产品——仅仅是在飞信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可以实现跨平台免费短信发送而已。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