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激进跨界
时尚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凯洛对《第一财经日报》说,这些品牌跨界所涉足的领域和原品牌是存在关联性的,这种关联性能使品牌的成功经验得到复制,也能实现文化的塑造和生活态度的传递。“利用时尚把不同的业态打通,使得顾客在其服饰等方面所获得的品牌体验在餐饮、酒店中延续。这样的同界异业是对品牌价值最大化的CYE挖掘。”
“人们的消费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购买行为,而更加热衷追求消费空间以及心态。“类似多维度的品牌跨界所带来的一站式的体验是未来趋势。”鞋服评论人马岗称。
然而,在中国,服饰品牌跨界依旧处于试水阶段,并且表现得较为激进。
在品牌策略上颇为大胆的本土企业美特斯邦威曾于2012年3月在其上海南京东路旗舰店五楼开设了品牌咖啡店Tag Cafe。在开设之初,美邦表示将会为来店顾客提供现磨且纯正的花式咖啡,意在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让购物变成一种行为与精神的互动。
美邦在随后还对外宣称,将会逐步将咖啡店入驻到国内各家旗舰店。但遗憾的是,随着其在南京东路旗舰店的关闭,Tag 咖啡店在目前也杳无踪影。
一位研究人士对记者说,不少服装企业纷纷选择房地产、新能源、金融投资等容易赚快钱的领域,而这些领域和原有的服装领域完全不相干,时运好的时候,可能更容易收获利润回报,但长远来看,对企业和品牌的传承没有太大帮助。
典型的,比如美邦服饰、森马服饰、七匹狼、九牧王、美尔雅、红豆股份等企业都曾涉足房地产领域;杉杉股份、江苏阳光、波司登看好并“试水”过光伏行业;还有医药类收入占比超过七成的开开实业和电冶板块收入占比超过八成的鄂尔多斯。
但如今看来,真正成功转型者寥寥,不被多元化产业拖累已属万幸。正因为此,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都宣称回归并深耕主业。
纺织业专家汪前进的观点是:“中国服装企业的很多问题,并不是多元化或者回归主业就能解决的,没能力、没实力的还是先要集中精力把实业和主业做好。”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