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淘阿里云和阿里金融
-一淘和阿里云
至于阿里的一淘和阿里云。阿里云,我还真不太懂,如果说阿里巴巴有个异数,那就应该是阿里云了,因为我估计大部分人也没弄明白阿里云到底能折腾出什么东西来,或许弄不好折腾出个苹果来,那阿里巴巴就牛逼大了,高增长是必然的,这个论断我不好做,也不懂,放一边。至于一淘,我觉得两个字,垃圾。不用做评价。阿里巴巴的本意可能是希望一淘成为一个比价工具,但是它忘记了一个重要的点,就是比价这种事情,一般都是非利益相关方做的,自己旗下有个最大的电商,在去做比价,基本上就属于没人理的状态了。因为谁也不信你。
马云自己说过战略是,平台、金融、数据。半年前的七剑,按照马云的说法,是做平台,那么平台之后,他想做金融,让讲诚信的网商先富起来。最后做数据,数据就是做经济气象预测台。可以提前预知经济形式变化。
所以,阿里金融,成为了原先马云自己认为心里的第二个杀手锏了,在做大平台基础上,阿里金融就呼之欲出了。为了这个命题,我还去过阿里金融走访过,的确也改变了我过去挺多对阿里金融的论述。
-阿里金融
很多人说我总是以银行角度看待别的金融模式,有大银行思维在里面,事实上,我自己认为我没有大银行思维,只是因为我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中国金融信贷化趋势严重的现状下,就信贷风险的控制,银行还是相对最为权威和严谨的地方,用银行的眼光来看信贷标准,其实是合理的。当然我并不反对挑战银行风控思维的金融创新,只是到现在为止,没发现太多成功的创新行为。
a.谈不上挑战银行
阿里金融,被大量媒体认为是挑战银行,事实上,阿里内部的人也并不认为阿里金融跟银行会构成竞争,也就谈不上挑战了。大量媒体喜欢一厢情愿的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阿里身上,阿里其实总的策略在马云的演讲里面其实很清楚了,它首先是做大平台,然后做金融,金融是平台里衍生出来的金融,而不是独立出来做金融。做了金融是为了什么呢?为了让讲诚信的网商先富起来,啥意思?意思是金融也是为了网络平台服务的。这个核心点,其实是不能忽略的。回到最后,阿里期望金融能更好的为C2C、B2C,甚至是B2B服务。帮助阿里构建更好的生态体系。
阿里的C2C和B2B,存在大量的客户,阿里一直希望能让银行的金融服务惠及到这些客户群体上去,所以有了跟建行和工行的合作,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阿里认为银行的低效率和风险控制的不适当,使得它的很多优秀的好客户,都未能获得应该获得的贷款,从而无法进一步的发展壮大,阿里将该责任归罪为银行的不作为或者缺乏弹性。阿里在跟银行合作无果后,开始萌发自己做金融,服务客户的想法。
换句话说,这些客户群体本身就不是银行的客户,阿里去做这些客户,跟银行的确也构不上正面竞争。这些客户群体的特征一是小,二是分散,三是风险不确定性大,四是普遍无抵押无担保。对银行来说,由于受到严格的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单一,无法进入这个领域其实是注定的,哪怕在做更多的金融创新,其实还是无法进行操作的。从全球范围来看,对小、微小领域的信贷支持其实都是金融业的难题,不然尤努斯也就不会获得了那么高的荣誉和称号了。所以阿里巴巴在这一领域进行金融支持,跟银行的竞争其实是没有太大交集的。在这里反过来说,阿里巴巴如果拿到了银行牌照,反倒可能操作不了这个领域里的贷款了,因为受到外部监管,不允许做很多信用贷款的发放工作。因此阿里巴巴无意拿银行牌照,我是相信的。而且阿里巴巴离开了C2C,基本上属于无水之木,无根无基,基本上就等于武功全废,重新跟银行去抢地盘。难度之大可以想象。
但是在C2C领域呢?由于掌控了极为庞大的淘宝在手,阿里巴巴基本上就属于没有对手的王者,在这里,它是规则的制定者,它在这个领域里做金融就是如鱼得水,我可以下论断说,如果阿里金融在淘宝网都无法做起金融来,那么有一个命题就得到实现了,那就是小微贷款领域不适合信贷支持。
阿里金融在C2C领域具备两个优势,第一个是具备强大的风险保障措施,一般而言,排除恶意欺诈风险之后,形成贸易类企业的不良主要是销售不畅的问题,而淘宝网却具备天然的消化库存的能力,一般的产品只要进入到淘宝的首页,消化一般的库存,其实也就是几分钟的事情。这是淘宝的优势,别人无可取代的优势。第二个优势是淘宝配套的支付宝,可以使得阿里金融第一时间对资金进行监控和扣款。这两个优势,其实是只有在它的规则下,才能实现的两大风控优势。而且是切实的风控措施,至于其他的所谓数据跟踪,分析以及风险预警等等,我只能认为是降低坏账概率的逻辑推理罢了,实践效果和逻辑推理其实是完全两个概念,理论上可以降低违约概率的风险控制措施,其实只要留了一点点可能性,基本就是不成立的。等会儿在阐述。
我这里一直在阐述的都是C2C领域的阿里金融,为什么不提B2B和B2C,也是有原因的,阿里金融的服务其实很想切入到B2B,面对日益萎缩的B2B业务,如果不能有更好的服务引入,B2B,基本上就是穷途末路,如果能有金融配套支持跟上,或许也会是个扭转趋势的亮点,但是由于B2B,实在只是信息交换,而没有其他交易数据,因此,阿里金融根本无法创建模型进行风险评估,所能采取的模式,只能是类似银行的上门尽职调查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对于大量金额极小的贷款而言,成本昂贵,付出和收入极不成正比,虽然阿里金融也想到了例如外包等方式进行,但是总的来说,效果并不理想,余额一直无法上去。
说实话,在这个业务领域阿里金融没任何优势跟进金融支持。至于B2C,其实阿里巴巴有优势,但是确切的说竞争很激烈,因为B2C领域里入驻的商家,一般都是现金流很好的企业,而且销售额也极为庞大,一般都是被当地的银行紧紧跟踪的企业,银行能提供的金融支持肯定是多余阿里巴巴的,阿里金融在这一领域能给的信贷支持非常有限,无论从金额上,还是从服务上都没有优势。当然阿里可以开发更好的一些金融创新业务,评价灵活多变的系统优势,或许也能走出一些路子来,但是银行也一样可以用各种阿里实现不了的方式和措施给予更多的支持。这个领域构成了竞争,但是由于B2C领域,天猫现在虽然一枝独大,但是京东、苏宁、国美,甚至银行自己的电商都在加入竞争,银行的选择其实更多,而阿里却只能维系于自身。
从目前阿里金融的贷款余额来看,绝大部分都集中在C2C里,也是可以看出来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